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科学6《空气的成分》(教案)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2.掌握一些空气成分的名称和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教学模型;2.实验用具:氧气瓶、火柴、碳酸钠、食用碱、电子秤等;3.学生实验器材:试管、露点计、酸雨酸碱试纸等。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先用一个小故事或短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空气成分的实践,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将无法呼吸、植物无法生长等等。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成分。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或模型,注重让学生明确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体的特征和作用。3.实验探究(25分钟)实验一:氧气对于燃烧的必要性步骤:(1)将一个试管中填满水,倒置于水槽中;(2)将另一个试管中加入碳酸钠(小苏打);(3)用火柴点燃碳酸钠,迅速盖上试管;(4)观察现象,并回顾课堂知识。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存在确认步骤:(1)在一个试管中加入食用碱;(2)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白石灰(石灰水);(3)将两个试管的口相接,晃动试管;(4)观察试管中液体的变化,根据班级知识进行解释。4.实验分析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回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从实验中总结出空气成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为什么活动植物需要二氧化碳?5.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露点计,这是一种用来测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仪器。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水分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在某些地区需要使用这样的仪器。6.总结巩固(10分钟)复习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特征。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和概念检测。四、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让他们观察一些现象,如植物生长、动物呼吸等与空气成分有关的现象,并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2.拓展研究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某些空气成分的特性,例如臭氧层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对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和实证研究。五、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回答问题的程度。2.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作品评价:评价学生拓展应用和延伸研究阶段所制作的露点计和研究报告的质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