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要点摘要胃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第3位。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及重点人群筛查的实施,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渐提升,但日韩等胃癌治疗先进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亟需一部体现中国特色的诊疗指南指导胃癌的防治工作。中国抗癌协会(CACA)整合诊治指南是在总会指导下,由胃癌专委会具体完成的这是目前为止纳入胃癌相关学科体系最为完整的一部指南,秉承“全人、全身、全程、全息理念,关注“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体现学科融合、技术整合、多学科整合诊疗(MDTtoHIM)的理念,聚焦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原创研究成果及诊疗防控特色,纳入国内研究,兼顾医疗可及性,突出中医特色和我国癌症防控经验,体现了“研究证据医生经验-患者需求”的整合。本指南为全国同道推荐证据类别高、可及性好、最具临床实操指导价值的诊治方案,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国的胃癌防治工作,改善中国胃癌患者预后,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据全球最新数据表明,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新增108.9万例;死亡率居第4位,新增死亡76.9万例。在中国,2020年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存在性别、年龄及地区差异。中国胃癌5年生存率逐年上升,20年至24年.25年至29年和2010年至2014年统计数据分别为30.2%、33.2%和35.9%。1预防与筛查胃癌的预防主要遵循三级预防原则,一级预防为病因学预防及不良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发病率,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最有效的一级预防策略。二级预防则通过有效筛查手段、早期发现以降低病死率。三级预防即规范化治疗与康复管理以降低胃癌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其中病因学预防尤为关键。高盐饮食、吸烟饮酒、肥胖等生活方式,Hp、EB病毒(EBV)感染、胃肠微生物群及理化因素的职业暴露等均会增加胃癌发生风险。遗传因素亦起重要作用,可分为聚集性家族遗传和散发性人群遗传。此外,伴有癌前病变的癌前疾病者的胃癌风险显著升高。中国将胃癌高风险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述任意一项者:1)高发地区人群;2)Hp感染者;3)既往患有癌前疾病;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5)存在其他环境风险因素。此外,应注重对遗传性胃癌风险人群的筛查。目前指南采纳胃蛋白酶原(PG)结合Hp检测并联合胃镜精查作为筛查方案,并推荐新型筛查评分系统与筛查流程。2诊断胃癌的诊断包括血清学检查、内镜诊断、影像学检查与诊断、腹腔镜诊断与分期以及病理诊断。血清学检查包括PG1、PG2、PG1/PG2、胃泌素17(G-17)及肿瘤标志物CEA、CA199、AFP、CA724、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内镜诊断推荐基于微血管微表面(VS)理论的放大内镜诊断流程,必要时联合染色内镜,提高诊断准确率。超声内镜可反映胃壁浸润程度,可作为cT分期的首选手段,也可辅助评估N分期。在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中,腹盆增强CT是胃癌分期首选的检查方法,可判断淋巴结,肝脏及腹膜转移情况。腹腔镜探查及术中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测可评估腹腔内转移和程度。胃癌病理诊断:根据胃癌的大体分型不同可分为早期胃癌(EGC)和进展期胃癌(AGC)。EGC分为普通型与特殊型,其中特殊类型EGC包括浅表扩散性、微小胃癌(直径<0.5cm)和小胃癌(直径为0.5〜1.0cm)。AGC采用Borrmann分型:1型(结节隆起型)、2型(局限溃疡型)、3型(浸润溃疡型)、4型(弥漫浸润型,革囊胃),可反映浸润生长能力和方向。3治疗3.1内镜治疗内镜治疗适用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极低的EGC,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绝对适应证:1)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2)病灶大小<3cm、有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3)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扩大适应证:病灶大小<2cm、无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对不符合上述适应证,但手术风险较大,可将内镜切除作为相对适应证,应注意肿瘤残留及淋巴结转移风险。禁忌证:1)存在淋巴结转移;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3)不可耐受内镜下切除。内镜切除后局部复发者行内镜二次切除尚存争议。3.2手术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亦是胃癌手术关键。3.3药物治疗胃癌的药物治疗分为辅助、新辅助、转化、晚期治疗。辅助化疗适于D2根治术后分期为期及期者,推荐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方案,并在6个月内完成。不可耐受联合方案者,可服氟尿嘧啶类单药,不宜超过1年。对未达到D2或R0切除者,推荐术后放化疗或MDTtoHIM。辅助化疗建议始于术后4周,化疗期间合理调整剂量。联合化疗不可耐受的患者可以减量或调整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