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一历史下中国史第二册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第1、7、8课)一、知识网络(请你速读5——8分钟,识记背诵画“”部分)知识要点: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代特点:繁盛一时,盛极而衰。考点:隋的建立;隋的开皇之治;隋大运河;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亡618年隋炀帝暴政江都被杀隋亡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隋朝大运河(如图)第四页地图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分四段:永济渠(涿郡至洛阳)通济渠(洛阳至淮水)邗沟(淮水至江都)江南河(江都至余杭)隋代都城:长安605年开始修建开凿条件:隋代出现统一安定局面;经济繁荣,国家安定,具备经济基础;有前代运河基础。2、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区别:隋运河与南水北调、元运河的不同1、隋运河目的:加强南北经济交流联系发展。南水北调目的:调水解决北方水危机元运河目的:便利南粮北运(漕运)隋、元共同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区别:1、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运河以大都为中心2、元运河变曲为直,新修会通河(临清至东平)通惠河(通州至大都)缩短距离便于运输3、今天南水北调将隋代、元代大运河作为重要途径。四、评价大运河?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涛九天来。”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指出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隋炀帝开通运河的功绩,同时指出巡游江都的腐化。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隋朝实施的残暴统治,并不是大运河直接造成的。从总体上来讲,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过多役使民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激化矛盾,导致起义。皮日休观点更全面,更客观。五、隋秦相似点?1、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全国。2、都创立一套对后世影响深远并得到传承的制度如:秦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隋代科举制3、都修建伟大工程4、都是短命王朝,国家强盛一时,后实行暴政,导致起义而亡。第7、8课:隋唐科技文化特点考点:领先世界的隋唐科技成就。知识要点:第7、8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出现的原因:1、政治稳定,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唐实行开明民族政策,促进国内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3、唐实行对外开放友好政策,注意吸收国外科技文化4、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一、高超的建筑水平领1、赵州桥设计者:隋朝李春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年先2、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宏伟富丽。世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界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主要印佛经、诗集、日历成2、唐《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就三、光耀千古的诗坛诗人代表作特点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诗仙因为:李白生活盛唐,热爱祖国山河,性格豪放杜甫“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高超艺术技巧杜甫的诗“诗史”用诗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诗圣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反映深刻的历史时代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直白如话、通俗易懂,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社会黑暗,他提倡诗歌反映现实。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1、书法书体书法家特点代表作颜体顔真卿雄浑敦厚《多宝塔碑》柳体柳公权方折俊丽、骨力劲健《玄秘塔碑》2、绘画阎立本笔力刚健、人物形神兼备《步辇图》吴道子注意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送子天王图》画圣五、艺术宝库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坐落在甘肃西部敦煌开凿时间:隋唐内容:1、精美壁画、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2、大量佛经、文书地位评价: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六、盛大欢腾的乐舞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请同学们认真熟记上述隋朝建立、隋唐科技成就的历史知识,课后家长抽查签字当堂训练第一部分贴近中考(各地中考题)1、[2011·泰州]“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是指()A.黄河B.大运河C.淮河D.长江2、[2011·衡阳]“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A.郑国渠B.白渠C.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