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01物理(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共6小题,共24分。在每个题给出的答案中,第1--6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要求,每小题4分.)1、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认识的发展史,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不但能增长见识,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得到教益,开阔眼界,从前人的经验中得到启示,下列说法都是有关电磁学的物理学史,其中错误的是()A.法国物理学家库伦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B.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C.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D.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即洛伦兹力)的观点【答案】A解析:A.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故A错误。B.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不仅如此,磁感线的概念也是法拉第最先发明并引入的,故B正确。C.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故C正确。D.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以及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即洛伦兹力)的观点,并在1895年他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的公式fqvB,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墙上的P点,小球静止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弹簧的伸长量为()mg3mgA.B.k2k3mg3mgC.D.3kk【答案】C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力的合成可知,F和F的合力与重力mg等大反向,由几何关系可知Nmg3mg23mg,又由胡克定律得Fkx,解得x,C符合题意,A、B、F3kcos30o3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蹦极,也叫机索跳,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为了研究运动员下落速度与下落距离的关系在运动员身上装好传感器,让其从静止开始竖直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v2h图像。运动员及其所携带装备的总质量为60kg,弹性绳原长为10m,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弹性绳上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40N/m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先超重再失重C.运动员在最低点处加速度大小为20m/s2D.运动员在速度最大处加速度大小为10m/s2【答案】C解析:AD.由题图知,在h15m,运动员速度最大,此时加速度为0,故有kxmg,其中Δx(1510)m5m,解得弹性绳的劲度系数为k120N/m,故AD错误;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所以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则运动员先失重后超重,故B错误;C.由图可知,当运动员下降高度为25m速度减为零,即达到最低点,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xmgma,x(2510)15m,代入数据求得a20m/s2,故C正确。故选C。4、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拐弯,其运动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沿圆周运动半径方向的汽车轮胎与路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4104N。圆周运动的半径为80m,汽车的质量为2.0103kg。在汽车做圆周运动过程中()A.受重力、支持力、半径方向的静摩擦力、向心力B.为避免侧滑,向心加速度不能超过7.0m/s2C.为避免侧滑,最大速度为30m/sD.速度为20m/s时,在半径方向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4104N【答案】B解析:A、汽车在水平面转弯时,做圆周运动,重力与支持力平衡,侧向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故A错误;B、最大静摩擦力f1.4104N,则Ff,所以汽车不会发生侧滑,最大加速度f1.4104am/s27.0m/s2,故B正确;m20103mv2C、为避免侧滑,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则f,解的RfR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