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为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划计划、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美丽城市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背景与形势(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十三五”期间,我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发展,大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能力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场战役,“大气十条”“水十条”考核持续保持优秀,环境空气质量在区域率先实现全省达标。2020年,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3%,比2015年分别降低43.2%和提高9.5个百分点,50个县级以上城市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全省地表水断面I—III类比例达到94.6%,比2015年提高21.7个百分点,提前三年完成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任务。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有升,一、二类海水比例较2015年大幅提升,四类和劣四类比例大幅下降。在全国首个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高质量完成重点企业用地详查。超额完成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目标和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减排目标,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首个出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提前三年完成1.3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在全国率先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构建覆盖全领域的固废处置监管制度体系,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缺基本补齐。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超额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十三五”规划各项主要指标顺利完成。二是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走在前列。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811”美丽建设行动,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省,“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成功承办联合国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美丽”影响力显著提升。稳步推进部省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首个发布省域美丽建设规划纲要,实现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9年上升,建成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个数居全国第一。三是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不断推动形成绿色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制定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积极服务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先后发布实施《省环境功能区划》《省生态保护红线》《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在全国率先形成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机制。通过治污倒逼转型升级,“十三五”累计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2.5万台,淘汰工业企业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9503家。以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在全国率先完成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率先制定出台《省温室气体清单管理办法》,对省市县三级清单相关活动实施统一管理和监督。四是生态安全保障持续增强。推进公园体制试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累计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310个,受保护地面积显著增加。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设立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实施了一系列湿地、矿山、河湖等生态系统整治和修复工程,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应急预案体系,建成省级社会化环境应急储备中心、及专业环境应急处置队伍。核与辐射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十三五”以来,全省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五是环境治理现代化加速推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省级特色小镇基本实现“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全覆盖。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全覆盖,率先实现省级层面公检法机关驻环保联络机构全覆盖,环境执法力度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成立全国首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建立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完善跨界环境处置和应急联动协调机制。推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环保数字化转型,大气复合立体监测体系已基本形成,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全面实现水质自动监测,布设完成全省网土壤监测网络和全省国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