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哲学第六讲宋明理学的理欲之辨(二)陆王心学ChinesePhilosophy陆王心学简介.陆王心学直接继承先秦儒家(子)思孟(子)学派,强调人的本心或良知在道德实践和伦理交往中的主体性作用,心灵通过.自作主宰.或.良知准则.,能够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的至善价值。.宋明理学的心学派系发端于北宋程颢(明道心学),奠基于南宋陆九渊(象山心学),集大成于明代王守仁(阳明心学)。.陆王心学的核心命题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宋明理学三大派别比较表儒家哲学的“合外内之道”.传统儒家始终存在两种互补的逻辑思路:一是以孔孟之道代表的外化思路,尊崇德性,强调诚意,重视仁心发挥和道德自律;二是以孔荀之道为代表的内化思路,讲究学问,追求明理,重视礼乐教化和伦理制约。.程朱理学彰显天理,采取内化思路,接近先秦孔荀之道;陆王心学突出良知,采取外化思路,接近先秦孔孟之道。陆九渊心学思想.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江西金溪陆坊青田村人,因曾在贵溪龙虎山建舍讲学,山形如象,自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齐名,史称朱陆。心学奠基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对近代中国哲学产生过深远影响。先立大者剥落心病.吾之学问与诸处异者,只是在我全无杜撰,虽千言万语,只是觉得他底在我不曾添一些。近有议吾者云:.除了‘先立乎其大者’一句,全无伎俩。.吾闻之曰:诚然。.此只有两路:利欲,道义。不之此,则之彼。.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学者疲精神于此,是以担子越重。到某这里,只是与他减担,只此便是格物。本心是人之所以为人者.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非有为也。.人生天地之间,禀阴阳之和,抱五行之秀,其为贵孰得而加焉。.仁,人心也,心之在人,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与禽兽草木异焉者也,可放而不求哉?.义理之在人心,实天之所与,而不可泯灭焉者也。.故仁义者,人之本心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孟子就四端上指示人,岂是人心只有这四端而已?又就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一端指示人,又得此心昭然,但能充此心足矣。.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此心此理实上容有二.仁即此心也,此理也。求则得之,得此理也;先知者,知此理也;先觉者,觉此理也;爱其亲者,此理也;敬其兄者此理也;见孺子将入井而有怵惕恻隐之心者,此理也;可羞之事则羞之,可恶之事恶之者,此理也;是知其为是,非知基为非,此理也;宜辞而辞,宜逊而逊者,此理也;敬此理也,义亦此理也;内此理也,外亦此理也。故曰:.直方大,为习无不利。.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吾之本心,所谓安宅、正路者,此也;所谓广居、正位、大道者,此也。古人自得之,故有其实。言理则是实理,言事则是实事,德则实德,行则实行。心正无上是福.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为善为公,则有和协辑睦之风,是之谓福。为恶为私,则有乖争陵犯之风,是之谓祸。.大人之事,至公至正,至广大,至平直。剖蠡管之见,荡其私曲,则天自大,地自广,日月自昭明,人之生也本直,岂不快哉!岂不乐哉!王守仁心学思想.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佛道三教,举办学校,统军征战,文武双全,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心即理”立言宗旨.诸君要识得我立言宗旨。我如今说个心即理是如何,只为世人分心与理为二故,便有许多病痛。如五伯攘夷狄,尊周室,都是一个私心,便不当理,人却说他做得当理。只心有未纯,往往悦慕其所为,要来外面做得好看,却与心全不相干。分心与理为二,其流至于伯道之伪而不自知。故我说个心即理,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工夫,不去袭义于义,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