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圆周运动》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重点: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关系难点:向心力来源的判断,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1.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并能应用;了解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3.熟练应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学生在学习直线运动的基础上学习圆周运动运动,感觉到困难比较大,如何才能做到化曲为直让问题简单化,是教学应该注重的问题。复习中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圆周运动解题技巧,学习的方法,灵活运用公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一)导入新课。视频:关于物理做圆周运动的事物:车轮在转动、摩天轮、转圆圈的小火车等;细线一端系一小球让小球做圆周运动实验,让学生感受向心力作用。(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物理兴趣)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搜集物体做圆周运动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创设物理情景,能体验的体验。实验:细线一端系一小球让小球做圆周运动实验,让学生感受向心力作用。细线另端加上塑料管系上弹簧秤。学生体验小球做圆周运动线速度快与慢向心力大小不同。让学生获得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物理兴趣,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与教学资料。通过阅读掌握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以备用。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小结,并理解描述物理做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对公式v=ωr的理解当r一定时,v与ω成正比;当ω一定时,v与r成正比;当v一定时,ω与r成反比.学生思考小结。3.对a=eq\f(v2,r)=ω2r的理解当v一定时,a与r成反比;当ω一定时,a与r成正比.理解公式并学会应用4.常见的三种传动方式及特点常见的传动方式图图4(1)皮带传动:如图4甲、乙所示,皮带与两轮之间无相对滑动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但图甲中两轮转动方向相同,图乙中两轮转动方向相反.(2)摩擦传动:如图丙所示,两轮边缘接触,接触点无打滑现象时,两轮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即vA=vB(3)同轴传动:如图丁所示,两轮固定在一起绕同一转轴转动,两轮转动的角速度大小相等,即ωA=ωB.学习掌握几种常传动方式,并能灵活运用。5、对向心力的理解(1)作用效果: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2)大小:F=meq\f(v2,r)=mω2r=meq\f(4π2,T2)r=mωv=4π2mf2r(3)方向: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4)来源: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还可以由一个力的分力提供.(向心力是效果力,受力分析时不能把向心力当一个来进行受力分析)领会本节的主要知识,清楚要学习的物理规律,怎样才能应用学到的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1.(公式运用)(多选)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4m/s,转动周期为2s,则()A.角速度为0.5rad/sB.转速为0.5r/sC.轨迹半径为eq\f(4,π)mD.加速度大小为4πm/s2学生思考后教师分析讲解归纳。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通过例题,学生学会模仿,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迁移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针对训练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长为l的细线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l、ω不变,m越大线越易被拉断B.m、ω不变,l越小线越易被拉断C.m、l不变,ω越大线越易被拉断D.m不变,l减半且角速度加倍时,线的拉力不变答案:AC小结归纳方法学生训练,回答问题,小结提高。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2.(圆锥摆问题).如图,“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A、B质量相等,通过相同长度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当旋转圆盘绕竖直的中心轴匀速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速度比B的大B.A与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C.悬挂A、B的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