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食工原理-流体输送设备2.1概述根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类蜗壳(外壳);叶轮:敞式,半蔽式,蔽式单吸式、双吸式。附属装置:底阀、滤网、调节阀、平衡孔(平衡管)、排气孔、轴封。离心泵外形:1结构(2)工作原理(a)排出阶段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使液体获得能量)→流体流入涡壳(动能→静压能)→流向输出管路。(c)主要部件作用(a)(3)离心泵的性能参数2.2.2离心泵的基本方程β离心泵理想压头方程的推导(a)离心力产生的压头Hc因此,离心力所产生的压头为:离心泵设计中,一般使α1=90o,则cosα1=0,故有:(3)离心泵基本方程的讨论②泵理论压头与叶片弯曲方向的关系叶片形式:径向,前弯,后弯2.2.3离心泵的效率和实际压头实际压头<理论压头①水力损失摩擦损失:与流量平方成正比。冲击损失:与安装角,导向装置有关,在设计状态下为零,在非设计状态下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环流损失:与叶片数目和形状等有关,几乎与流量无关。水力效率ηH③机械损失原因:摩擦损失机械效率ηM2.2.4离心泵的特性曲线(1)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封闭启动(关出口阀启动)目的:防止电机过载,烧坏。FI-03①测定原理(3)液体物性对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影响①密度对泵特性曲线的影响②粘度对泵特性曲线的影响小流量的离心泵的粘度换算系数图(4)叶轮直径对特性曲线的影响切削法:同一型号的泵,可通过切削叶轮直径,而维持其余尺寸(包括叶轮出口截面积)不变的方法来改变泵的特性曲线的方法(5)叶轮转数对特性曲线的影响同一台离心泵,转速改变,特性曲线也发生变化。若转速改变后,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泵的效率近似保持不变,则有:2.2.5离心泵的汽蚀现象和安装高度(1)离心泵的汽蚀现象①汽蚀现象(空蚀)②泵汽蚀时的特征泵体振动、噪声大;泵流量、压头、效率都显著下降。③主要危害造成叶片损坏,离心泵不能正常操作。④汽蚀发生的位置叶轮内压力最低处(叶轮内缘,叶片背面K处)。⑤衡量泵抗汽蚀能力的参数汽蚀余量、吸上真空高度。(2)离心泵的汽蚀余量①汽蚀余量列1-1(泵入口)及K-K间的机械能衡算式:关于NPSH(NetPositiveSuctionHead)*泵抗汽蚀能力的参数*NPSH↓,则泵抗汽蚀能力↑。*NPSH=f(泵结构、流体种类、流量)流量↑,则NPSH↑,泵抗汽蚀能力↓*由泵样本提供,工程上常用。(a)必须汽蚀余量(NPSHr)厂家提供,泵样本中给出实验条件:常压,200C的清水校正:ΔNPSHr(b)装置汽蚀余量(NPSHa)指:根据装置实际情况计算的汽蚀余量列0-0及K-K间机械能衡算式:(d)离心泵的NPSHa安全裕量理论上,NPSHa>NPSHr泵不发生汽蚀。工程上,加一个安全裕量S。(e)其它汽蚀参数*吸上真空度Hs换算:*汽蚀比转数*吸入比转数②允许安装高度(4)防止产生汽蚀的办法问题:[z]能否为负值?答:可以。例如,精馏塔裙座高8-10m。2.2.6离心泵在管路中的工况(1)管路特性与泵的工作点管路特性:流体流经管路系统时,需要的压头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反映管路对泵的要求。离心泵的工作点:泵工作时的qV、H、P、ηwww.shou.edu.cn①管路特性曲线方程本质:机械能衡算方程反映全管路系统的能量需求特性。说明:由管路系统本身决定,与泵的特性无关。a③离心泵的工作点即管路、泵特性曲线交点。(2)离心泵的流量调节实质:对工作点的调整;方法:改变泵或管路特性曲线。①节流调节(阀门调节)方法:改变泵出口阀门开度②调节离心泵转速或改变叶轮直径①泵合成特性曲线改变在相同压头下,流量加倍。www.shou.edu.cn③并联泵的工作点*并联泵总流量和总压头↑;*流量增加不到单泵的两倍;原因:管路存在阻力损失。①泵的合成特性曲线改变相同流量下,压头加倍。www.shou.edu.cn③串联泵的工作点*串联泵的总流量和总压头↑;*压头增加不到单泵的两倍。(3)两种组合方式的比较及选择①截距A>He单max(4)组合泵的流量调节方法:同单泵;注意:确定组合泵的工作点时,应使用泵的合成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②油泵:Y型要求密封性能好,一般具有冷却措施。流量:6.5~500m3/h压头:60~603m。依据:a)输送流体的性质→清水泵、油泵、耐腐蚀泵等b)现场安装条件→卧式泵、立式泵等c)流量大小→单吸泵、双吸泵等d)扬程大小→单级泵、多级泵等②选择泵的具体型号a)由管路所需压头、流量,确定泵压头、流量。工程观点:选择时,有一定生产裕度。b)抗汽蚀性能好c)经济性好:泵的操作点应处于高效区内。③校核和最终选型效率高、汽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