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丹麦农业面积及基本情况丹麦是欧洲的低地国家之一。全境是一个波浪起伏的冰迹平原,平均海拔30米,全国最低点海拔―4米,最高点海拔173米。全国最肥沃的粘壤土集中在西兰岛的东南部和南部。东部和中部是棕色森林土,西部是灰化土,此外还有滨海盐土和流沙。人们在农田里可以看到田埂上堆放着大量的砾石,便是丹麦人民世世代代辛勤耕耘、改良农田的见证。丹麦的土地利用率非常高:农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4;在不适宜耕作的地方,已经被用来造林固沙。丹麦现有耕地255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50%,人均耕地约0.49公顷;牧场大约有21万公顷。丹麦的矿产资源比较贫乏,森林面积约45万公顷,针叶林面积占66%,阔叶林占34%,森林覆盖率11%。丹麦是欧洲人均耕地面积较多的国家,但是全国几乎没有"无用"的土地。二、农业概况1、种植业丹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大麦、甜菜、土豆和牧草。作物产量受气候影响很大。谷物种植面积占全国农用地的60%左右,豆类和油料作物约占11%,甜菜、草种等经济作物约占4%,马铃薯和蔬菜园艺作物只占3%。2、畜牧业畜牧业在丹麦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4。发展谷物种植业的主要目的是为畜牧业服务。1994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40亿克朗,占农业总产值的73.3%。其中,养猪业又占畜牧业总值的43.7%,奶牛业、肉牛业各占34.5%和11.8%,其余为养貂、养马和家禽业,约占10%左右。由于欧共体的限产政策,猪和奶牛的数量呈稳定或减少的趋势,但单产稳步上升。同年,丹麦畜产品的出口值达到了390亿克朗,占同期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8%。3.渔业丹麦是世界的渔业大国,捕鱼量占欧盟的1/3。从业人员约1.2万人,辅助生产人员约1万,各类渔轮3200艘(1980年代中期数字),2/3是20吨以下的中小型渔船。1989年捕获量曾达到193万吨,人均占有量接近3.7吨;后来产量有较大的减少,仅140多万吨,1996年恢复到187万吨,在欧洲居第二位,仅次于挪威的264万吨。如按农业劳动力平均,在1970年到1990年期间,丹麦已从4.6吨上升到11.3吨,居欧盟国家之首。4.农产品加工业丹麦的肉类加工业非常发达。丹麦在农业部门就业的人数从1982年的15.26万人减少到1988年的8.65万人,下降了43.3%;但是同期为农业加工和服务的就业人数只从12.68万人下降到11.68万人,只减少了7.9%。丹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在上述16年期间,农业加工与服务部门"领取工资"的劳动者人数与农业劳动者之比,恰好从1比1增加到1.5比1,这不但说明了农业可以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表明丹麦农业的产业链条在不断延长,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大幅度增加。5.农产品对外贸易丹麦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的净出口额从1980年的28.6亿美元上升到1998三、农业技术丹麦养猪场的主要生产工序完全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喂料、饮水、温度、换气等全由电脑自动控制。生产各环节分工明确,培育种猪、生产仔猪、养肥出栏等分属不同猪场。现代化、规模化的养猪方式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出栏1万头肉猪场平均仅需3个劳动力,劳动生产率居全球之首。科技进步是丹麦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丹麦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因此,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丹麦大量投资农业科研和新产品的开发。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等农业高等教育机构负责农业基础研究。农业部直属的6个技术研究所,负责应用研究。由于考虑到农业产业的基本生产单位-----农场的经营规模不大,不像工业界的大公司可以有自我研究开发能力,所以丹麦农业研究方面的经费90%以上来自于政府,主要是农业部和教育部,约占全国GDP的0.05%。养猪及猪肉产品、养牛及乳品、裘皮、有机食品、草种科研和生产、农业环保是其强项。农业部和行业部门每年都设立数百个科研课题,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机构。例如养猪业,就有一个肉制品研究和开发机构。丹麦国立乳品研究所是乳制品产业的主要研究机构。丹麦从事农业科研的专业技术力量达万人以上。丹麦的农业专业咨询队伍始终保持稳定,咨询人员普遍具有专业资质背景,并且训练有素,富有实践经验。目前丹麦农业咨询服务中心在国家和地方两级共有3200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约25个农民就有一名专职管理技术人员为其提供服务,其比例之高,位居世界前列。通常,一项新的技术推广到实际农业应用的周期不到一年。这支专门从事咨询服务的农业专家队伍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地将最新研究成果、技术信息和管理方法传递给农民,对丹麦农业高效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传播、农民增收节支和农场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在环境、生态、节能等方面也带来重要影响。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