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课程:文学欣赏2011至2012学年度第2学期(第1周)学期授课序号:1授课班级11机电1、211建筑电气110口腔3授课日期2、162、16基本课程模块一文学欣赏知识概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概念和特征能力目标通过文学性质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素质目标提高文学欣赏的基本素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掌握文学的含义和特征。2、了解文学欣赏的性质。3、了解文学欣赏的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用具多媒体参考资料《文学欣赏导引》教学内容附后(90分钟)编写日期:2012年2月7日任课教师签名:张娟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主任签名:枣庄职业学院教案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含教书育人目标)…………………………………..装订线…………………………………..导入新课任务一文学的基本知识任务三文学欣赏的性质任务四文学欣赏的过程小结布置作业启发诱导引出概念让学生理解举例分析讨论举例分析讨论举例分析讨论讲解分析讨论讲解分析讨论讲解讨论讲解讨论总结我们接触过很多文学作品,也经常谈论怎么欣赏文学作品,那么文学的含义是什么呢?文学欣赏有哪些性质?文学欣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第一节文学知识概述一、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是一种社会审美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包含着人的个人体验,它沟通人际交流,概括地说,它是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二、文学的基本特性(一)形象的间接性文学和其他艺术塑造形象不同,其他艺术塑造形象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如:电影,绘画等;文学是借助语言表情达意。文学作品的这个特征使读者在读作品时需要既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又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还要对作品认真阅读与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如:王维的《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译文: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二)形象的概括性艺术形象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可以传达丰富的意蕴,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结晶,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众多现象提炼的结果。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石壕吏》中杜甫的见闻,还有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诗词译文【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由自在地顺漂。[其一前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