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http://hi.baidu.com/与你周游世界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曾侯乙墓编钟石器、骨器、陶器、建筑等生产生活工具、及反映基思想、观念、习俗、婚姻关系等艺术作品和实物,可以了解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推测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宗教活动、艺术活动、习俗、制度等。2.行为形态文化3.制度形态文化4.精神形态文化(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2、形成具有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3、融合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为为主体的文化。4、内容广泛、内涵精深。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5、世界古代文化的代表。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阴阳五行体系名称儒家思想是2000多年来我国传统文化主体思想中的主流。1.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实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对民宽刑罚而重教化。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德政和举贤才的主张,突破了宗法制度的礼不下庶人和用人上的亲亲原则,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制度和礼节仪式。功用是“整民“(治民)”“政之舆”(推行政治统治的工具)。“礼”为手段、工具,使之达到理想的要求。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诀。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班朝治军,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3)孔子的认知、教育和修养观。孔子认为不学习,人身上应当具备的仁、智、信、直、勇、刚等品质就会被吞没。因此他一生学而不倦,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讨论了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反对学而不思,提倡九思。孔子是中国首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教育思想。“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总结自己修养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指出道德修养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必然到自由循序发展过程。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和仁人。《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儒学就是封建宗法主义。它体现儒家独有的社会理想,希望把封建制社会建设成像原始社会父氏家长制那样的宗法共同体。在共同体内,人们既可以别异,又可以合同。(1)孟子的“仁政”、“民本”、性善“说今文经学提倡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主宰自然和人世的人格神,阴阳五行的变化是天的德刑赏罚,把儒家的天命观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结合一起。汉儒还把伦理思想系统为三纲五常。理学是儒学发展新阶段,源于北宋周敦颐、张载,经二程发展,完成于南宋朱熹。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干,批评佛老,把中国古典哲学推到新的高峰。理学按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可分为三派:1.以气为宇宙本体;2.以理为宇宙本体;3.以心为宇宙本体。唯物主义学派以张载为代表,主张气为宇宙本源,是理学中唯一的唯物论思想。客观唯心主义学派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他们是理本论者,认为万物生成有理有气,理在气先,理是根本。程朱学派思想严密完整,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成为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学。主观唯心主义学派是陆王学派。陆九渊主心即理,王守仁(号阳明)主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佛教传入中国后,在隋唐时达到鼎盛。信奉研讨佛理为时尚,儒家地位受到冲击。尽管在政治伦理方面,儒学仍占主导地位,在学术思想方面却门庭冷落。道教也受到推崇。儒、释、道被称为三教,形成鼎立之势。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最初是在儒家内部展开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陈确、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腐儒进行了严厉批判。戴震不只对儒家传统思想进行一系列严厉抨击,甚至直斥理学的伦理纲常是以理杀人。严复、康有为等引进西方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即所谓新学。章太炎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把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推进一步。1919年五四运动终于结束了儒学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