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市十四五标准化发展规划标准是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十四五”时期是在全国率先“勾画现代目标”、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展现更大作为的重要阶段。为加大标准化与区域重点中心工作的黏度,增加标准化助推优势产业发展的力度,提升标准化服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效能的精度,根据《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市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相关要求,充分结合、省、市各级标准化工作要点,充分考虑标准化常规工作与地方重点工作的有效融合,编制本规划。一、深刻把握标准化发展新态势(一)“十三五”工作概况“十三五”期间,市持续深化标准化,标准化综合能力大幅提升,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标准化深入实施(1)标准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十三五”期间,市及所辖10个市(区)出台《关于支持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各类标准化政策11项,实现大市全域标准化扶持政策全覆盖,形成了市、区两级紧密配套衔接的标准化政策体系,为市标准化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2)标准化工作协同进一步优化。为积极落实《标准化法》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的要求,出台《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覆盖33个部门和10个市(区)的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托会议制度,各部门、各地区积极投入标准编制、体系建设工作,全市标准化工作迈出部门、区域协同共治的重要一步。(3)标准化工作模式进一步创新。为解决地市级标准化资源不足与新兴产业标准化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经标准委批准,在首创建立“新兴产业标准化协作平台”,集聚优势标准化资源,探索新型标准化工作模式。近五年来,协作平台聚焦智能制造、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器人、光通信等产业领域,畅通企业参与各类标准研制和标准化活动的渠道,市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新型工作模式探索取得初步成效。(4)标准化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2019年签订了“标准化合作协议”,2020年探索建立标准协同创新的“标准化合作机制”,从标准资源共享互通、联合开展标准研制及标准化试点等方面开展合作,在一体化、同城实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标准化技术高地加速形成(1)标准化技术机构持续增多。“十三五”期间,企事业单位新承担标准化组织(ISO)及电工委员会(IEC)技术机构4个(其中联合秘书处1个、工作组3个),新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工作组等12个,增速全省领先。(2)标准化项目成果持续领先。“十三五”期间,市企事业单位主导和参与制修订标准、行业标准2120项、发布市级地方标准16项、团体标准32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36756项,承担级标准化试点示范9项,获得“标准创新贡献奖”5项,较“十二五”末各项指标实现翻番。(3)标准化支撑作用持续显现。为推动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市加强标准化技术的前瞻研究。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编制完成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纳米技术等重点产业标准化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4)标准化资助效率持续提升。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标准化政策的激励作用,助推标准化产业链形成,适时细化完善标准化政策,增加标准化服务机构、服务平台、团体标准、注册专家、专项活动等资助项目。“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资助金额累计达2亿元。标准化能力不断提升(1)标准化成果日益显著。“十三五”期间,市标准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全市企事业单位主导制修订标准10项,参与制修订标准33项,新增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主席1名,荣获“IEC1906”奖专家2名,标准化工作的质量与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均处于领先地位。(2)标准化活动日益丰富。来开展工作的国内外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逐年增多,由此带来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标准化论坛、工作组年会、标准研讨会等标准化活动。“十三五”期间,市组织开展了多个领域的标准化活动,机器人、纳米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企业在本地即能参加会议,快速积累标准化工作经验。(3)标准化合作日益频繁。市紧扣地方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开展丰富的标准化合作。一方面发挥外资效应,在标准研制、标准互认等领域积极与IEEE、VDE、ASTM等技术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另一方面发挥德企集聚优势,积极推进中德标准比对转化,发布了全国首个中德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标准化成果,不断推进“标准化+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二)“十四五”形势与需求纵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市需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面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标准“走出去”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