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世界能源形势及中国面临的挑战姓名:班级:学号:摘要: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关键词:能源形势发展前景能源挑战新能源世界能源形势:世界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供需紧张主要表现为能源生产增长缓慢、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能源生产增长缓慢主要有以下原因:自然灾害、局部战争、气候变化等等。各类能源的储量和生产状况:石油储量小幅上升;石油反降为升主要来自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石油贸易量缓慢回升主要表现在苏联和中东出口的增长。天然气的发展异常引人注目,非常规天然气占总量的一半,其特点如下:分散更为分散、各地区发展差异大、面临环境安全方面的质疑。2010年能源消费急剧反弹,主要是因为经济开始复苏,能量消耗加大。其中最为明显的则是油价的上升,其上升原因如下:石油供应紧张、部分产油国动荡、金融资本炒作、美元贬值。世界大部分能源资源被西方国家控制。非洲石油丰富,如尼日利亚就因为缺乏资金技术而继中东后落入了西方的控制。所以说现在的世界能源形势还是十分严峻的!世界能源发展前景:由于从短期看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长期看石油供需矛盾仍在,中东北非局势不定,产业投资前景不明,所以石油价格上涨压力仍将存在。天然气发展前景看好,将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如下:非传统天然气开发飞速、与石油相比相对廉价、成本效益优于其他能源、清洁度高利于环境保护。由于核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开始质疑核电的发展,所以核能产业可能需要五至十年才能逐步恢复,而南海和北极则可能成为未来能源争夺的势点区域。在我看来世界现用能源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各国不惜一切代价开发,造成了生态的急剧破坏,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基本消失。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西亚北非局势的动荡增加了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因为中国石油的进口高度依赖于中东,高油价使中国面临严重输入通胀。受利比亚战乱的影响,中国企业大量撤离,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前景并不乐观。由于日本发生的核事故,中国开始放缓核能的发展步伐。对核电站进行全面安全的检查;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的核电项目。加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西方国家对世界能源的进一步控制,使得中国从海外的进口原油压力更大。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可以解决许多社会问题,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解决能源危机、缓解运输紧张局面。即使新能源短期内难以占据能源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却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用电压力,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电煤紧张的局面,不会出现为了抢运电煤中断其他货物的运输造成的运输紧张。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新能源的迅速崛起将使人们对化石能源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小煤窑的开采就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会降低。火力发电对大气的污染也会减轻。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减低通货膨胀。新能源作为能源的重要提供者后,对传统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就会大幅降低,煤和石油的紧缺情况会得到改善;一旦煤的价格下降,电力的价格就会下降,工业产品价格就会下降,随之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也可能下降。在经济高速的今天,发展新能源无疑是最好的出路,前景十分广阔的,这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一些保障,但是今天我国的新能源发展技术不够成熟,许多高新技术被发达国家所垄断,所以说我国的新能源发展任重而道远!个人观点:首先,我们应向其他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生产大国一样。可以制订一些具有长期性的能源政策目标与措施,制订一些强制性的法令与条款来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加强新能源开发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其次,依靠国内能源资源保证能源基础需求。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所以我们应继续强调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作用,还有如何合理、环境友好地和高效的利用它是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第三,利用新技术,大力开发新能源;改善和新建能源基础设施。第四、重视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等等。参考文献:高校《形势与政策》2011—2012学年度第二期总第68期62—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