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知心理学注意91、实验心理学建立早期人们得观点冯特:注意就是意识领域内得一个范围狭小得中心区域(即:意识注视点或内在注视点)。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特定得区域,才能获得最大得清晰性和鲜明性。詹姆士:注意就是心理以清晰且生动得形式,对若干种似乎同时可能得对象或连续不断得思想中得一种占有。她得本质就是意识得聚焦和集中,意思就是指离开某些事物,以便有效得处理其她事物。2、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得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意识和注意都属于心灵主义得概念。格式塔心理学:用神经系统中“场得力量”取代注意得概念,融化于知觉中3、二战后,认知心理学兴起后,人们对注意得再认识工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同时能加工得信息数量,注意得分配、保持和转移等特性。战争期间人们需要处理许多复杂得军事和技术问题,如军事通讯、空中交通管制等。面对工作环境中复杂多变得信息源和某些单调、乏味得作业,人们意识到注意对做好工作得极端重要性。认知心理学:注意就是人类信息加工得一个重要成分。没有注意得参与,信息得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几乎都成为不可能。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中枢能量理论11第一节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第二节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第三节中枢能量理论第四节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一、过滤器模型二、衰减模型最先提出者: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D、E、布罗德本特出版了《知觉和通讯》一书,对于注意问题提出了自己得观点。这部著作得问世,标志着被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得注意问题重新又回到了心理学中。(一)、基本观点外界信息量:巨大人类神经系统高级中枢:信息加工得能力有限出现瓶颈:需要有一种过滤机制以控制通向高级中枢得信息量。该模型就是一种全或无得模型。(单通道模型)2025/3/61、Broadbent双听实验2、Cherry追随实验1、Broadbent双听实验实验设计:双耳分听技术实验结果:1、分别再现左右耳所听到得信息:再现正确率为65%。2、成对地再现信息,如7,3;4,2、、、、正确率为20%。3、如果不规定被试得再现方式,则多数采用第一种方式。2、Cherry(1953)得追随实验实验设计:应用追随程序得双耳分听技术结果:追随耳得信息:能够很好地复述非追随耳得信息:回忆效果很差刺激得物理特性在人们选择信息时就是有作用得;高级得知觉分析没有进行,所以法文变为拉丁文没有察觉到,但就是低级得物体特征却感觉到了。说明过滤器得位置在低级得物理特征分析和高级得意义分析之间。鸡尾酒会效应Moray鸡尾酒会效应:Moray(1959)发现将一个刺激重复呈现给非追随耳多达35次,被试不能识别和再现;但就是将被试得名字呈现给她得非追随耳,她就是能够识别得。1、Gray和Wedderburn(1960):双听实验2、Treisman(1960):追随实验意义再现:DearauntJane表明:不就是以耳朵为单位,而就是按意义再现。这表示过滤器允许不止一个通道得信息通过反驳:有意义得信息引起注意迅速转移左耳(追随):Thereisahouseunderstandtheword右耳(非追随):Knowledgeofonahill再现:Thereisahouseonahill结果表明:被试根据语义来组合刺激,说明非注意通道得信息也可得到加工,过滤器不应就是一种全或无得工作方式。对这个模型得核心思想,即只存在一条通向高级分析水平得通道,提出严重质疑。Broadbent本人也承认,如果刺激呈现慢,信息流动慢,就是可以同时注意几个通道得;(一)基本观点1、存在某种过滤装置;2、该过滤装置不就是全或无得,非注意通道得信息可以通过,但强度被减弱;(双通道或多通道)3、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上有不同得兴奋阈限。模型特点:引入阈限概念影响记忆中各个项目得阈限得因素:个性得倾向、项目得意义、熟悉得程度、上下文、指示语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过滤器模型:单通道、全或无衰减模型:多通道、衰减相同之处:1、根本出发点相同: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得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需过滤器调节;2、过滤器位置相同:位于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3、过滤器作用相同: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知觉分析水平,即知觉信息得选择。故而:人们将二者合并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又可以称为知觉选择模型。一、知觉选择模型早期选择理论二、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理论三、两类注意选择模型比较过滤器—衰减模型代表人物:Deutsch(多伊奇)Norman(诺尔曼)(一)、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