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研究生考试初试和复试1首先,应该先确定你准备考取的学校,确定你考取的学校是自主命题还是全国统考,如果是自主命题则准备好各年真题及必考科目的书,如果是自主命题要准备好这个学校各年的真题,同时要尽量联系一下考上这个学校的师兄师姐,看看能不能给你一些有关考题的信息。2其次,准备好所有资料后,要给自己制定个计划,安排好〔英语〕、政治、专业课和数学的学习时间(有的专业〔考研〕没有数学)。3再次,如果准备时间充分,建议依据课程认真仔细的学习,有条件的最好把课程录下来,反复去听课程做笔记,然后一定要多次反复做真题(要留3-4套真题,这3-4套冲刺阶段在做),最好把真题吃透,特别是自己做错的题。4之后,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确定自己把真题彻底吃透(最少也要做够8遍,研究过5遍错题),英语应该整理完善出自己的作文模板(最好杜绝各个辅导班给的原型模板);政治这个时候要开始搜寻各个辅导班和名师给的一些押题,努力去记住这些;专业课这个时候保证自己把书和真题彻底吃透,还有搜寻些新理论和各辅导班的一些押题;数学这个时候要把自己的错题在认真钻研。5然后,按照考研的时间安排,去做那3-4套真题,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做完第一套之后,看看自己的不够是什么,时间有没有控制好,安排好做题顺序,自己有把握的题要先做,把能拿的分数都拿到。再依据第一套之后总结的经验做第二套,以此类推。6最后,在考试时坚持优良心态,注意饮食和休息,告诉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就好!2研究生考试复试考试制度1为了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规范选拔程序:(1)明确了实施复试工作的权力、责任主体和〔管理〕使命:招生单位全面负责,校院二级管理,导师、专家集体考查。(2)对一些重要的复试环节作出规范性要求,如每位考生复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复试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等;每个复试小组还应对每位考生的作答状况进行现场记录,并妥善储存以备查;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原则上应统一。此外,明确学校执行三公开:即复试要求公开,办法公开,结果公开;同时要求招生单位统一制订导师、专家遴选和工作规范,并对所有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和纪律的培训,使每一个人明确评判标准、规则、程序和纪律。(3)强化监督保证。包括执行考场监察和巡视制度,进行全程、全面、有效的监督;广泛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考生如果对复试结果有看法可以申诉。完善复试监督及复议制度。2在确保复试的科学性方面,近几年教育部也作了许多改革:(1)下放部分自主权给招生单位,使研招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有更多的自主性。2003年,教育部授权34所高校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2006年教育部明文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2007年教育部再次明确招生单位可以执行复试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只要复试不合格,不管初试成绩多高,招生单位都可以拒绝录取。(2)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有特别学术专长或具有特别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关施行中表现特别者,开拓了一条"绿色通道':经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以适当加分,记入复试成绩;经3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举,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检察,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3)考查的范围更加宽泛,不仅是专业素养,还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和品德、发展潜力、革新精神和能力等综合素养。按照教育部的设想,复试的形式可以依据学科特点更加多样化,有笔试、面试、施行或实验能力考核和心理测试等。复试相关规定(一)招生单位要对所有拟录取考生进行复试,如有必要,可再次复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二)招生单位在复试前对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同学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检察,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招生单位可要求考生在规按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实。(三)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应在2013年4月底前完成。(四)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法律(非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或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可除外),复试时,应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五)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六)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七)少数民族地区仅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区域。考生网报时应如实填写民族身份,现场确认后不得更改。(八)教育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