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7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建筑成本息息相关,本文以建筑安装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指数内容与重要性,并详细介绍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与实施步骤,以某住宅建筑为例,分析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的实践要点,为造价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帮助,提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在建筑安装工程中,造价人员可通过造价指数评估造价管理工作成效,但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的材料、设备与人员等要素成本处于动态变化状态,加大了造价管理的难度,需造价人员合理编制造价指数,降低造价管理难度,提升造价管理有效性。可见,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的分析对造价管理具有现实研究意义。1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重要性分析在建筑安装工程中,造价人员通过造价指标库的构建,为造价管理提供数据参考。通常来说,造价指标库中包括以下四项造价指数:①单项价格指数,包括建筑安装工程中各项要素的价格,如材料价格、人力成本与机械设备价格等;②机械设备价格指数,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全过程的机械设备价格,如施工设备的价格、施工器具的价格、施工前期的设备价格、施工后期的设备价格及价格变化等参数;③工程综合造价指数,涵盖建筑安装工程的各项造价指数,如材料费指数、人工费指数与设备费指数等;④单项安装工程造价指数,该指数将工程综合造价指数为基础,通过平均指数的方式呈现。观察上述造价指数内容可知,建筑安装工程指数可全面体现建筑工程各项要素的价格,还可体现不同施工阶段的价格变化,可为造价管理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造价指数编制工作是保障造价指数准确性与科学性的关键,与建筑造价管理成效联系密切。具体而言,开展造价指数编制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为造价人员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提供指导,保障报价的准确性;②改善传统建筑安装工程存在的已建工程造价静态问题,实现动态化造价管理,降低建筑安装工程成本;③为造价人员分析建筑安装工程要素价格变化提供参考,明确造价变化对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升造价管理水平。2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2.1个体造价指数编制方法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个体造价指数是指将安装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与施工人员为基础,按照规范的计算公式,获得的造价报告期与基期指数,对比报告期与基期指数,明确最终造价指数的方法[1]。2.2总体造价指数编制方法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总体造价指数包括四项内容:全要素综合造价指数,涵盖建筑安装工程的各项要素,造价人员需根据各个要素的动态变化区域,以及整体变化趋势,选择最合适的造价指数,呈现要素变化对建筑安装工程的影响,完成造价指数编制工作。数量综合指数,用于呈现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的数量指标动态变化,造价人员需要选择时间段,分析该周期内安装工程各个环节所需的材料、设备与人员数量,并计算报告期与基期的不同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最终的数量综合造价指数。质量综合指数,用于呈现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指标动态变化,造价人员需选择时间段,分析该周期内安装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整体变化,包括材料成本综合指数、人力成本综合指数与设备价格综合指数等。在质量综合指数计算中,仍需分别计算报告期与基期的数据,通过对比明确最终的质量综合造价指数。平均指数,通过加权平均方法进行数据计算,包括加权算术与加权调和两类指数编制方法。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前者可提高造价指数编制的准确性,使其更贴近建筑安装工程实际。经过大量建筑安装工程实践,综合造价指数编制方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优于个体造价指数编制方法,可有效呈现安装工程中材料、设备与人员等要素的变化趋势,与造价方案的不同经济效益。但个体造价指数编制方法的计算流程更为简洁,综合造价指数编制的计算难度较大,尤其是质量综合指数,造价人员在应用总体造价指标编制方法时,可根据建筑安装工程的要素类型与据量,创新数据计算方法,引入先进算法模型,降低编制难度的同时,发挥其准确性、全面性优势[2]。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步骤虽然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有两种,但具体编制步骤大体一致,包括以下四点:信息整合。造价人员需全面收集建筑安装工程的各项造价要素,如材料信息、设备信息与施工人员信息等,为数据计算与分析奠定基础。为保障数据收集的全面性与真实性,造价人员需根据不同造价指数的要求与工程类型,明确信息采集方向,并参照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各项要素的变化趋势,对采集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提升造价指数编制的合理性。投入品分析。在明确基础造价指数信息后,造价人员需根据造价指数编制方法与工程类型等内容,选择最优典型投入品,并结合安装工程的现状,明确典型投入品的具体数量与相关规则。在安装工程出现变化时,典型投入品也随之更新,确保典型投入品数量与造价指数间的协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