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37/NUMPAGES37知乎产品运营分析:社区与内容,向左还是向右,都是难题编辑导语:知乎作为互联网产品中的一个内容社区平台,有很多用户群体,知乎整个运营模式也非常成熟和完整;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内容创作平台开始往大的商业化趋势发展;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知乎的产品运营的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个APP,能够熬过10年的岁月,很大程度能够证明它在互联网当中的“唯一性”,它在某方面的不可替代与垄断,只有这般才能支撑它走过10年的岁月。看似熬过了过来,在某特定领域毫无对手,可以开始安享晚年起来,但是商业永远都没办法停止奔跑,资本的期望、扩张的欲望、警惕跨界的对手······第1章是对行业与市场环境的简单回顾,第2章至第4章是对产品与用户的解析,第5章是知乎的产品运营策略分析,第6章尝试给出解决方向与具体的方法,第7章为后续。文章篇幅较长,如果有想要节省阅读时间的读者:可以跳过前面四个章节,直接阅读第五章的5.1与第六章内容,是较为重墨撰写的部分。目录:一、行业分析1.1行业背景1.2市场规模1.3发展趋势二、产品概述2.1产品定位2.2产品发展节点2.3产品功能结构三、用户分析3.3目标用户3.2用户画像3.3需求场景四、用户反馈五、运营策略5.1业务逻辑5.2内容定位5.3内容生产5.4内容筛选5.5内容分发六、知乎的问题与思考6.1知乎的现状与问题6.2解决方向七、后续一、行业分析1.1行业背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各类信息咨询类APP层出不穷,这些APP降低了内容消费者的获取信息的成本;而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则是让自己的作品突破传统纸媒的界限、让更多人发现,但凡是总是物极必反。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内容消费者来说面对以下的困境:信息的泛滥:从前人们的信息渠道少,仅依靠电视或纸煤来获取信息,而如今一个又一个的APP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并且许多的内容制作周期变得快起来(如微博的150字的短文案、抖音的15秒短视频、喜马拉雅10分钟的音频),信息的生产速度以几何般的速度增长。信息的信噪比提高:各种内容讯息平台的出现,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无论你的学识、身份如何,只要有一台手机或电脑就能进行创作并且被平台分发流量展示给他人;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有高质量的产出,普通且平庸的内容总是占大多数的。用户本就面对着巨大的信息量,而又因为产出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优质内容不断被稀释。除了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基础情况的改变对人们产生了其他的影响:物质的丰富让人们有了更多精神追求。经济发展红利逐渐消失,新生代的打工人需要面临更加剧烈的社会竞争,用户对于自我提升有了更大的需求。如今的中国已经越过了互联网的草莽时期,互联网发达了、经济也富足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囫囵吞枣的消费内容;对于高质量的内容有了更多主动的渴求,有些人是付出金钱、有些人是源于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知识内容行业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1.2市场规模泛知识内容市场从2022年之后开始高速增长,2022年的疫情对实体经济有着巨大的打击,但却给泛知识内容行业带去了利好,对于未来的焦虑加重了人们的自我提升的需要。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已有63.1%的中国用户购买知识付费产品。(参考自艾瑞咨询)此外,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表示,中国在线泛知识内容平台的渗透率已达86%(计算方式为:泛知识内容平台的独立设备数/移动网民数量),对于绝大多数的互联网用户而言都已经接触过泛知识内容平台,多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市场教育。(参考自艾瑞咨询)而从知识付费的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在2022年达到675亿元。1.3发展趋势1)内容与用户双下沉在内容上,高精内容走向大众化;本来用户难以理解、兴趣程度不高的专业化、高精的知识(例如金融、科技、生物等);经过与之相关专业的KOL的加工,变成了通俗易懂并且有趣好玩的内容,在科普之余还能够收获知识,一举两得。在用户上,分为内容供给者与内容消费者的下沉;内容供给者的方面,具备专业知识的用户“俯身下沉”到专业领域以下的生活娱乐领域进行创作;例如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毕导,多爱采用生活化的选题来为用户科普知识;内容消费者的方面,则体现在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开发已进入尾声,未来三四线城市会成为新的开发土壤。2)内容视频化当国内的长视频竞争陷入到烧钱无望,多年竞争仍是一地鸡毛的情况,抖音与快手掀起的短视频浪潮,让大家看到了新的内容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