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周公的文化革命说起“文化大革命”,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毛泽东主导的“文革”这场文化“浩劫”。但是,我们仔细研究“文革”历史资料,注意到当时有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叫“移风易俗”,毛泽东是想借鉴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将我国文化变易为一种全新的理想式文化。据说历史上有多次“文革”,周公制礼就是较早的一次。“文革”中有一个时期搞“批林批孔”,狠批“克己复礼”,这个“礼”指的是“周礼”。孔子推崇“周礼”,儒家重“礼”,但“周礼”非自孔子出,而是由周公“制”礼才定型的。传统的说法,“周礼”被划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大类,称为“五礼”。这—说法首见于现存的《周礼》—书(详见该书的《大宗伯》章),为后世礼学家所沿用。“周礼”自夏礼、殷礼发展而来,但周礼比夏礼或殷礼要文明的多,孔子称赞其“郁郁乎文哉”。以婚礼来说,我国古人早已懂得同姓(近亲)结婚,“其生不蕃”(繁盛)的道理,必须实行族外婚,但古代人群间的封闭与隔离很严重,所以早期人类采取了抢夺婚制,女孩子和她们的家长都难能规划相关的爱情与婚姻。周公对此进行改革,规定了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合卺(jǐn)共六个程序步骤。一、纳采。以雁作为礼物,叫做纳采。二、问名。所派遣的人执雁,向女家主人请问女子之名,叫做问名,这时女家要设酒进行款待。三、纳吉。男家得知女子之名,即进行占卜,看婚姻是否吉利。获得吉兆,要告知女家,仍用雁为礼物,叫做纳吉。四、纳徵。此时双方婚约已定,男家要送给女家玄缣、束帛、俪皮(两张鹿皮),叫做纳徵。五、请期。最后,男家再用雁向女家请问合婚日期,叫做请期。六、合卺。到了婚期,新郎亲往迎接新娘。《仪札》讲婚礼的篇幅叫《士昏礼》而非“婚礼》,说明时间在晚上。新郎乘黑漆的车,前面有人执烛前导,后面有两辆从车。准备新娘坐的车也是这样。到女家,新娘已打扮好,立在房中。新娘之父迎于门外,把新郎接进家中。这时男方仍有雁给女方,新郎行礼而出,新娘随行,她的父母不送出。新郎亲自驾车,请新娘上车,然后由专门的驾车人代替新郎赶车上路。新郎便乘上自己的车,先到自己家门外等候。新娘到达,由新郎接进家门,设宴共食,有规定仪节,即所谓合卺。宴后,新郎、新娘脱去礼服。新郎人室,亲手摘下新娘的缨饰,这时撤出室内的烛,婚礼遂告完成。次日晨,新娘谒见公婆。周公“六礼”要用黑漆的车子迎娶新娘,时间是在晚上,前面有人执烛前导,这明显是来自于抢夺婚的风俗。虽然周公“六礼”相较抢夺婚已很文明,但周礼仍然规定“婚礼不贺”。直到汉代,人们的婚礼才以酒肉相贺,办得热热闹闹。不过我们已能从以上“乐而不淫”的周礼程序中读出当时人们在揖让进退之际怎样为增益其德,实现久习成性,庶几近乎德的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