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38页共NUMPAGES38页第PAGE\*MERGEFORMAT3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38页HYPERLINK""HYPERLINK"nshu.cn/"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编写:詹友基福建工程学院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2006年2月目录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二、切削变形实验三、切削力实验四、车床三向静刚度测定实验五、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实验六、切削区平均温度的测量实验1车刀几何角度测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进一步熟悉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巩固和加深对刀具各标注平面参考系及标注角度基本定义的理解。并掌握车刀测量方法。3、通过对车刀各剖面内角度的测量与计算,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几何关系。4、测量给定车刀的几何角度,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二、实验设备与工具1、仪器:车刀量角仪2、测量用车刀:45°外圆车刀,75°外圆车刀,90°外圆车刀,切断刀,大刃倾角车刀。三、车刀量角仪的结构与使用方法1、图1-1量角仪(本校制造)图1-1量角仪(本校)量角仪由底置l、转盘9、立柱3和刻度盘6、测量片7等零件组成。底盘1用来安装立柱3,并以销2孔为中心刻着±100°的转盘9,当转盘9两侧面的基线对准底盘刻线转90°时。定位块10的d面是垂直的。当测量片7的指针对着刻度盘0°时,测量片7的b面与转盘9的平面是平行的,而且垂直于C面、A面。立柱3的上下移动靠螺母4来调整。2、图1-2量角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图1-2量角仪(哈尔滨工业大学)量角仪由底座l、平台3、立柱7和大小扇形盘6、11、大小指针5、10等零件组成。底座l呈圆盘形,平台3可绕底座中心转动,底座外缘左、右各有刻度l00°,当基线板2对准圆盘刻线0°时,活动尺4侧边与指针5下端的测量板平面垂直。测量板5上有三个测量刃口A、B、C,其所在平面即为测量车刀角度时的测量平面。当小指针l0和大指针5均为0°时,刃口A与平台平面平行,B、C与平台平面垂直。四、实验步骤和方法(本校制造)要测量某一车刀角度时,首先应规定一个假定走刀方向,即要先辩明车刀的主、副切削刃及前、后刀面,以确定需要测量角度的位置。然后将车刀放在转动平台上,左或右侧面靠在活动尺的侧面上。测量角度的顺序通常先测偏角,再测刃倾角,继而测前角、后角。这样调整方便,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即测量顺序为:主切削刃:——————;副切削刃:——————。(1)主偏角的测量首先把车刀放在转盘9上,使车刀的侧面与定位块l0的d面紧密接触,这时可以调整螺母4,使滑块5上下移动,然后转动转盘9,使车刀主刀刃贴合于测量片7的A面,这样转盘9刻线对着底盘l的数据给予处理,即是主偏角的角度。(2)刃倾角的测置测量刃倾角的方法基本上是同测量主偏角角度一样,所不同的是调整测量片7的b面与主刀刃贴合,这样可以在刻度盘6直接读出刃倾角的角度。(3)前角的测量测量前角的方法是车刀放转盘9上,使车刀的侧面与定位块l0的d面紧密接触,然后转动转盘9,(测量片7处于车刀主剖面位置),此时调整测量片7的b面与车刀的前刀面贴合,这样可以在刻度盘6上直接读出前角角度。(4)后角的测量测量后角的方法基本与测量前角相同,所不同的是调整片7的C面与车刀的后刀面紧密接触,这样可以在刻度盘6直接读出后角角度。(5)副偏角的测量测量副偏角的方法基本上与测量主偏角相同,所不同的使测量片7的A面与车刀的副刀刃紧密接触,这样转盘9刻线对着底盘l的数据给予处理,即是副偏角的角度。(6)副后角的测量测量副后角的方法基本上与测量后角相同,所不同的是调整测量片7的C面与车刀的副后刀面相结合,这样在刻度盘6上可以直接读出副后角的角度。(7)的测量测量方法基本上是同测量前角相似,所不同的是转盘9应转到使定位块l0的d面与测量片7的A面平行后,再调整测量7的b面与前刀面紧密接触,这样在刻度盘6上可以直接读出的角度。(8)的测量测量的方法基本上与测量方法相似,所不同的是转盘9应转到使定位块l0的d面与测量片7的A面垂直后,再调整测量片7的b面与前刀面紧密接触,这样在刻度盘6上可以直接读出的角度。五、编写实验报告书实验报告内容:记录所测量车刀名称,记录测得角度数据,画出所测车刀简图,并标注几何角度。六、实验思考题与结果分析1、分析车刀=的条件。2、分析车刀=的条件。3、分析车刀=的条件。4、分析实验产生的误差及其原因。实验报告车刀几何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