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草书创作的艺术鉴赏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书法?这个问题本来是个常识概念问题,本来不是问题,但是基于这些年我们在信息繁杂交汇、甚至文化伦理错位的时期误读、淡忘或者丢失了许多可贵的文化常识,所以有必要澄清本源、以利再造。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可能要说书法不就是写毛笔字吗?是的,书法主要是在用我们古代先贤发明的毛笔经过历代多次改制写毛笔字,而且近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西方工业革命的涌入书写习惯工具发生了重大转折,相继出现了钢笔、圆珠笔、签字笔等硬笔工具和电脑写字。就主体来说,分毛笔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可是,为什么通常把写汉字叫做书法呢?显而易见,书法就是关于写字的法则规范。书,就是书写,法就是关于写字的法度和方法。写字又分实用写字和艺术书写。实用写字基本要求是规范、整齐、统一、工稳、简洁、清晰明了,共性容易认识即可;而作为艺术的书法书写是需要我们根据几千年来古代经典书法文献和历代经典大师、优秀书家长期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人文思想、笔墨精神以及各类书体结构、笔法比如提按顿挫、起承转合、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半藏半露、方圆、大小、粗细、虚实、阴阳、快慢、浓淡、干湿、轻重等等种种修炼手段通过举重若轻、从容不迫的书写状态,兼顾书体、章法、结构、情趣、意境、风格等等综合书写要素,特别强调“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等审美特征,通过书写过程抒情达意、寄托个人审美理想。通过笔法共性完善个人技术技巧,充分张扬个性,从而彰显和创造艺术魅力。总归来说,书法是汉字造型艺术。我们知道,古人云文以载道,书以载道,用书写的艺术形式来包涵我们对天、地、人、心之道的理解和审美追求,所谓书写的道理就是我们通过书写符号反映对主观、客观、宇宙自然规律的理解和体悟。我以为,概括分类而论,书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汉字造型;二是线条质量;三是笔墨信息;四是人文意境。前两个问题主要是技术问题,后两个问题是艺术问题,这四个方面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中融入解读不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曾经有人很形象的指出,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传输系统。这样的一条黑线从远古穿梭奔袭而来,从书写者的内心出发,不仅记录着历史文化的兴衰变迁和时代精神风貌,同样反映着第二个问题:学习书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通常来说,从大处而言大家都知道学习书法就是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用笔墨语言塑造我们群体和个体人格形象,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陶冶我们的人文情怀,增强我们认识自然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从具体和小的方面来说,结合我自己这三十多年来研习书法的点滴体会,我觉得书法艺术可以养眼、养心、养情、养智、养身、养生。归纳概括起来是“六养”。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养眼,因为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长期贯穿于我们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和日常生活当中,除了物质层面的一系列现实问题逐步落实之后,作为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民族性的文化精神诉求和表达方式,书法艺术恰恰是最典型的精神愉悦,书写或者欣赏一幅幅优秀作品,可以让我们了解人文历史文化、认识世界、观察事物的审美判断能力不断得到应证和消解,从而悦己悦人。第二养心,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本是初心,随着我们的生活、学习、成长、发展、远行等等,最想回归的还是我们的初心,初心就是童心、善心、爱心,清澈如水,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信念。所以,佛教禅语常常说不忘初心和初心不二。所以说正确书写和欣赏书法艺术作品,就是通过笔墨修养再造我们内心的精神绿地。第三养情,生活在色彩斑斓的现实和精神世界之间,早、中、午、晚除了生活、学习、工作,我们的思想情绪会随着时间和时空转换挪移发生许多变化,写字和闲暇活动就是希望通过愉悦给我们的情志找到寄托,给心灵找到一个可以诗意的栖居的支点和精神放松的出口。第四养智,书法艺术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艺术,其中包涵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许多哲思妙理,一幅作品或者一个字从整体章法、谋篇布局到每个横竖撇捺点画、趣味意境都是人类对自然和客观世界的概括描绘和反映,从大的格局到非常玄妙的毫端细节都是智慧的结晶,可以养成我们高度概括和驾驭事物的能力,摒除我们的浮躁和行为失衡,使我们的做事思维方式条理得到有益的补充。第五养身,书法艺术无疑是一项高级的智力和体力运动,我们都渴望由此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熏修和改变,围绕书法有许多学科知识需要我们填充能量弥补不足,塑造我们的精神气质和风貌,增强健康活力。第六养生,这个问题当下是我们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据有关专家测试,写字可以调动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全身三百多个神经系统,历史上的高寿书家很多,即使在医学不发达的条件下,大书家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龢85岁、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平均90岁以上,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