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细胞极少或消失。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起的贫血。其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状。其症状与贫血程度以及起病的缓急程度有关。在病史追问方面,应注意饮食惯、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是否有月经过多等。临床症状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和原发病表现。体征方面,除了贫血外貌外,还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易碎裂等。辅助检查方面,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生化检查方面,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血清(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6.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和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1.血红蛋白<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3.血清铁<10.7μmol/L;4.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62.7μmol/L;5.血清铁饱和度<16%;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XXX或FEP/Hb>4.5μg/gHb;7.血清铁蛋白(SF)<12μg/L(诊断非单纯性IDA,SF标准可以提高到<60μg/L);8.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26.5nmol/L,S&Dsystems);9.铁剂治疗有效。缺铁性贫血分为三个阶段:1.缺铁期(ID):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12μ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XXX):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除血清铁蛋白4.5μg/gHb,但血红蛋白是正常的;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4.5μg/L骨髓铁染色,Hb<XXX(女性<110g/L)。非单纯性IDA(合并慢性病贫血ACD)的诊断标准如下:1.红细胞内碱性铁蛋白<6.5ag/细胞;2.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26.5nmol/L,S&Dsystems);3.骨髓铁染色小粒可染铁消失;4.铁剂治疗有效。鉴别诊断如下:1.慢性炎症性贫血:基础病;SI、TIBC降低,TS轻度低(15~30%),SF增高,sTfR低,铁染色外铁明显过多;2.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A2增加,SF及骨髓可染铁增加,SI和TS正常或增高;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I与SF增多,总铁结合力不低,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15%;4.转铁蛋白缺乏症:SI、SF、TIBC、DF、骨髓可染铁均低。不同类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特点如下:1.缺铁性贫血:年龄中青年女性,铁蛋白↓;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年龄不定,铁蛋白↑;3.海洋性贫血:幼年,Hb异常;4.炎症贫血:中老年,SF↑。正常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正常,未饱和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0.15,骨髓外铁升高,铁粒幼C数降低,环铁粒幼C大于15%。这些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可发生于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如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此外,铁的吸收不良和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也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治疗缺铁性贫血应首先去除病因,如治疗溃疡病出血、妇女月经过多等。口服铁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琥珀酸亚铁、富马酸铁、福乃得、速力菲和力蜚能等。注射铁剂适用于口服铁不能耐受、失血过快、溃疡性结肠炎或局限性结肠炎病人经口服铁治疗无效、不能从胃肠道吸收铁剂者等情况。辅助治疗包括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如高蛋白、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品,水果如苹果、大枣、荔枝、香蕉等,以及黑木耳、香菇、黑豆、芝麻等食品。输血和中医药如养血饮等也可作为治疗的选择。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并进行综合评估。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八项疗效观察指标的监测,包括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铁代谢等指标。首先,网织红细胞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网织红细胞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