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汽车资料-汽车理论教案(DOC63页)(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广州汽车学院教案2021~2021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汽车理论课程性质:专业课学时数:56授课班级:06级车辆工程开课系(部):汽车工程系教研室(实验室):主讲教师:李长玉职称:助教广州汽车学院教务处制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汽车理论总计:56学时课程类别专业课学分3.5讲课:52学时实验:4学时上机:学时任课教师崔会芬职称助教授课对象制造1、2班电子2班基本参考资料和教材教学目的任务考核方式闭卷();开卷();课程论文()实践操作();多种形式结合()内容课时分配章内容学时数1汽车的动力性102汽车的燃油经济性63汽车动装置参数的确定44汽车的制动性85汽车的操纵稳定性206汽车的平顺性4实验4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通选课。汽车理论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1周,星期,第节;第1次课章节名称第一章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汽车动力性的概念以及表征汽车动力性的三个指标:最高速度、加速时间和最大速度;教学基本内容纲要具体的三个表征汽车动力性指标的概念进行详尽的讲解。用一些直观的数据或易明白的例子进行阐述概念,如图标,广告等媒体。a最高车速b加速时间c最大爬坡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汽车动力性的三个指标难点:三个指标的具体定义以及定义涵盖的范围。教学过程设计(1)引言通过汽车的认识,如乘坐,驾驶以及运输还有一些媒体上的知识对汽车进行了解。可适当地进行一定的提问。(2)引入新课(3)进行新课具体的三个表征汽车动力性指标的概念进行详尽的讲解。用一些直观的数据或易明白的例子进行阐述概念,如图标,广告等媒体。作业、讨论及辅导认识和了解身边不同车型的动力性指标的量为多少,对概念进一步的巩固。课后小结注:1、教案按授课次数(或单元)填写,每次(或每单元)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整个教案只用一个封面。2、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第2次课章节名称第一章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汽车行驶方向上的各种外力,即驱动力和行驶阻力。以及各自的计算公式。2、发动机的转速特性。3、汽车的行驶方程式的建立。教学基本内容纲要a汽车行驶方程式的建立b汽车驱动力的产生及计算公式的导出c引深到发动机的外特性以及其转矩和功率的计算d传动系的效率问题e车轮的半径的确定(计算驱动力时需要)f典型的货车的驱动力图介绍(结合驱动力计算公式区分在不同的挡位时驱动力的大小)a汽车行驶阻力的表现形式b汽车行驶阻力的组成部分(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以及加速阻力)及简单的概念说明c滚动阻力的产生机理(主动轮和从动轮)d影响滚动阻力的一些因素(轮胎,路面,压力等)e汽车空气阻力的一些表现形式以及计算公式f影响汽车空气阻力系数的一些汽车的设计特点(空气动力学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汽车的行驶阻力以及驱动力中包含的不同的量。行驶方程式的建立。2、难点在于各种外力的计算关系,如滚动阻力的计算,空气阻力的计算,旋转质量换算系数可适当讲解。需要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外特性。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结合上个学时的作业(思考问题)进行汽车动力性指标概念的复习。可适当地提问和解答,也可同学间的回答和修正。(2)引入新课通过思考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各种车的动力性指标有一定的差别,怎样进行汽车的动力性的计算?切入汽车行驶方程式以及驱动力和行驶阻力。(3)进行新课作业、讨论及辅导课后可进行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的试推算以及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课后小结注:1、教案按授课次数(或单元)填写,每次(或每单元)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整个教案只用一个封面。2、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3、表格间距可调整,可加附页。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第3次课章节名称第三节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其他()教学时数授课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讲解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