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统1001郑升林26.1.3二次函数的图像一、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地位体现在它的思想的基础性。一方面,本节课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是初三学生,初三学生对生产生活问题比较感兴趣,由实际问题出发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索研究的愿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在对称图形的探索过程中,体会建模思想;通过画图活动,体验数形结合思想;(2)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描绘函数图像,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与价值观情感态度(1)通过对称和平移图像发现数学的规律美;(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后成功的快乐。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和基本性质;(2)二次函数图像的移动与解析式的变化对应关系。2.教学难点:如何把图像的顶点,对称轴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联系起来。五、教学策略本节课是一节新课及巩固拓展课,因此,教法上依据循序渐进原则和可接受原则: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新图像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2、在描绘函数图像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逐个完成对难点的突破,以获得各类问题的解决。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4、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六、教学准备1.信息技术支持: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几何画板动画课件。2.实物教具支持:三角板。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上一节课我们学过了图像和性质,我们之前是从它的图象,开口,对称性,顶点,增减性来研究这个函数的,所以现在跟着老师来回顾所学的内容,完成PPT上面的这个表格。和老师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学生思考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知识打下基础。【新课讲解】下面看一道例题:例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因为之前已经学过的图像,所以同学们对列表,描点和作图三步骤很熟悉,所以直接看着演示上面的函数图像。思考: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各是什么?学生从图中很直观的得到答案。再鼓励同学们进一步的思考:抛物线、和有什么关系?先鼓励同学们思考,发散思维。然后放映PPT演示中的动画效果。结论:把抛物线向下移1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抛物线向上平移1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引导同学们思考:那如果把抛物线向上平移5个单位,会得到哪条抛物线?向下平移3.4个单位呢?鼓励同学们用类比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得到正确的答案。归纳:那我们就可以做如下归纳,把抛物线向上平移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把抛物线向下平移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思考:结合我们之前所学过的抛物线对比中的决定什么?决定什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顶点坐标怎样表示?其实我们发现结论是一样的,列表表示出来,清晰明朗。即学即用:处理三道很有针对性的题目,加深刚才所学的知识点。探究: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考虑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直接在PPT演示动画。可以看出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经过点(-1,0)且与轴垂直的直线,我们把它记作,顶点(-1,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对称轴是,顶点是(1,0)。让同学们直接在图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同学们思考二者和之间的关系。通过几何的动态图案可以引导出学生发现:把抛物线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把抛物线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练习: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下列二次函数,,,观察三条抛物线的相互关系,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一边引导同学们回答,一边在PPT上面演示相应的总结动画,形象深刻。由老师总结归纳出一般的的特点:对称轴,顶点平移规律,并演示。即学即用:处理三道很有针对性的题目加深刚才所学知识点。练习:画出,,函数图象,并说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最大值或最小值各是什么及增减性如何?本课小结:1、抛物线、和抛物线的形状完全相同,开口方向一致;当时,开口向上;当时,开口向下。2、抛物线,可以由抛物线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到.(,向上平移;向下平移.)抛物线可以由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得到.(,向右平移;向左平移)3、抛物线有如下特点:(1)当时开口向上,当时,开口向下;(2)对称轴是轴;(3)顶点是抛物线有如下特点:(1)当时,开口向上,当时,开口向下;(2)对称轴是;(3)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