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教育问题的社会学(下)第一节学校中的失范行为三、对学生失范行为界定时应注意的问题四、学生失范行为的类型第二节学生失范行为的表现二、校园暴力触目惊心現在の不良日本公立中小学2004年对教师暴力情况日本公立中小学2004年学生间暴力行为三、校园欺侮(bullying)备受关注日本公立中小学2004年“欺侮”发生数日本公立中小学2004年“欺侮”内容四、学生逃学数量庞大日本义务教育阶段逃学的学生数第三节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中国新闻网2003年1月8日报道:中国目前至少有约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而这一群体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在未成年犯中闲散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1.2%,且多次犯罪比例高,有3次以上犯罪经历的闲散未成年人达到45.3%。从犯罪类型上看,主要以财产犯罪为主,排在前5位的犯罪类型依次是:抢劫、强奸、盗窃、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杀人。有4个要素构成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以前的特征。一是多数有学业失败的经历,57.1%的人学习成绩中下或根本跟不上,50.3%表示很少或从未受过老师表扬。因此,闲散未成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小学和初中水平的占了97%。二是多数有多年的行为不良习性,尤其在14岁前后为高发年龄段。三是交友倾向于讲哥们儿义气,择友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四是犯罪前多数已处于家庭、学校、社会监管无力的状态,他们中的72.5%有离家出走经历,有24.4%的人不与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另外,有56.7%在学校期间经常逃学旷课。一、理想世界的错位家长、学校和社会通过某种不约而同的“共谋”,把一个“应试教育”为核心的理想世界灌输给学生,使他们无法从自己的个性、兴趣和才能出发来营造适合于自己的理想世界。(应试教育过程中标签理论)学业失败者,失去了校园、家庭中的快乐,逃学、辍学、离家出走学业失败者,为寻求心理的平衡和满足,校园暴力、欺侮弱小;趣味相投者走在一起,强化了失范行为二、现实世界的无奈尽管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生存意识、竞争意识和成功意识,但社会规范的缺失,目标与手段的不一致,使他们很难获得成功。现实世界的贫富差距、贪污腐败、假冒伪劣、诚信缺失,无情地摧毁了仅存的良知,违法犯罪。网络使人迷乱,应试教育很少培养辨别、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角色结构;家庭关系;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