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10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语言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语言主要,孩子行为的划分,儿童不当行为的目的,不当行为的呈现方式,不当行为目的的觉察,不当行为的应对措施,常见的不当行为及应对等内容,欢迎学习知识。一、孩子行为的划分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2013年10月31日作者:马振翼)当今最难教的是家长不是学生!太爱孩子,太不会爱孩子:照顾太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关照太多: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禁止太多: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安排太多:以成人意志安排太多的辅导学习。导致孩子责任意识淡薄依赖性过强。爱,反而成为伤害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太望子成龙mdash;mdash;着急: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提前识字读书学算术外语,盲目超前教育杀鸡取卵,掠夺性智力开发。很多家庭共有的痛:焦虑的妈妈与拖拉的孩子,催和吼成主旋律攀比:虚荣心太强,好攀比,不跟同等情况的孩子比,专门跟比自己孩子强的比一学校演《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家长不让自己孩子扮小矮人,无奈之下改为8个白雪公主是不是孩子还不具备一个人放羊的能力?是不是孩子试图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是不是孩子出于童心觉得这么做很有趣?为什么没有详细问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没有关注、安抚、教育和引导他?以成年人的视角与以儿童权利视角分析孩子的问题,结果会截然不同。获得注意是每个孩子不由自主的行为目的。孩子认为唯有得到他人的注意才有归属感,即使得到的注意是负向的也比被忽视要好。一般来讲他们会用良好的行为来获得注意,如果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则要使用相反的方式得到注意。例如发脾气、骂人、打架、生病等方式。争取权力是孩子行为的另一种目的。他们认为,只有自己能够发号施令时,自己才是重要的。父母和老师想要管控孩子,而孩子也想要证明自己能做主,想拒绝别人要求他应做的。在此种争执中,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赢家。父母的控制力越大,孩子就拼命反抗。当孩子感觉反抗无望时,就会转变对权力的渴望,形成他的第三种行为目的mdash;mdash;实施报复。实施报复的孩子常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不被注意的,是被拒绝、被排斥的,只有当他伤害别人时,才会被看重,也只有以残酷与讨厌的行为出现,才会获得一席之地。他们通常会表现为和家长老师对着干,欺负同学,欺负班干部,不写作业,甚至偷偷搞破坏等行为。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切不可用报复的手段来对待他,否则你会焦头烂额。最终不是你放弃就是他放弃。孩子的放弃会导致他的第四个行为目的mdash;mdash;自暴自弃。4.自暴自弃四.不当行为目的察觉(二)什么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最好?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如果你像你爸爸,我会很高兴。如果你像你妈妈,我会很高兴。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你和你爸爸一样人缘儿很好!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和你爸爸一样真聪明!你跟你妈妈一样很善良!你跟你妈妈一样很有爱心!你跟你妈妈一样喜欢学习!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用肯定帮助孩子树立价值感和自信心被肯定,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需求,小学生更为强烈。父母一旦能真心肯定孩子,又能被孩子明确地感受到,就会激发出巨大的正能量,甚至出乎我们的预料!被肯定,是孩子心灵成长的蛋白质,如果严重缺乏,就会造成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和智慧的贫乏经常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足够的自信慎用比字,多用眼神、大拇指哪壶先开提哪壶肯定的方法多样化越具体越有效(一位教师的作业评语)一位教师批改作业的精彩评语,值得借鉴我忍不住要多看两遍,真好!喜欢你深刻的见解,喜欢你爱思考!就这样做下去,孩子!我发现你的成绩又提高了!孩子,你在努力!我能感觉到!这段时间学习状态很好!这么端正的作业,一定下了很大功夫!作业挺多,你还能写这么好,这就叫坚持!老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能写得更好!这不是你的水平!认真写了吗?我喜欢你上次的作业!肯定性指导语和否定性指导语举例预防家庭教育的几个杀手侮辱mdash;mdash;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跟你那死爹一样!压制mdash;mdash;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狡辩贿赂mdash;mdash;只要你这次考100分,我就给你100块零花钱威胁mdash;mdash;下次再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最大的错误)央求mdash;mdash;我求你别看电视看一会英语吧,儿子!挖苦mdash;mdash;洗碗,你就摔,真行,以后还要做大事,做梦去吧!唠叨mdash;mdash;说多少遍了别马虎别马虎,你耳朵聋了!(四种唠叨)孩子最讨厌的四种唠叨1、小事一提再提:父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