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导学今天讲第五课《信息伦理教育的他山之石》,主要讲解以下三个问题:一、信息时代青少年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概览二、我国当前信息伦理教育的状况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课除了教师的讲解,还安排了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比如台湾的信息技术教育介绍、关于网络礼仪的相关资料分享,也设计一些问题请学习者讨论和分享,比如如何面对并非黑白分明的现实,如何引导学生在混乱多元的信息社会中自处、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本讲的作业是阅读一个中学生的研究案例,请各位学员扮演学生的角色,模拟提出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并相互点评。当然我们鼓励和期待学习者扩大讨论范围,讨论那些课程中没有触及但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教育问题。希望大家按照以下的顺序学习本讲内容,并积极参与预设的教学活动。本讲建议学习顺序:导学→讲座→参考材料/知识阅读→讨论→作业本讲重点、难点:其他国家和地区信息伦理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本讲关键词:信息伦理教育讲稿五信息伦理教育的他山之石导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技术双刃剑的本质也愈发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如何在变动不居、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良好地生存成为一种技能、一种素养,信息安全和信息伦理必然成为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情感目标。本讲简要阐述现在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主要问题;简述我国信息伦理教育的现状,(以蔡连玉博士的调查研究为例)说明我国信息伦理教育的缺失;介绍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信息伦理教育内容和主要途径,再结合我国现行教材中关于信息伦理教育的要求,在知识上和思想上拓宽视野。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信息伦理方面的实践举措,吸收有益的部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以电脑和网络为主要媒介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纵观人类发展历史,若从人们交流的媒介角度来看,大致经过了这么几个时期:口语媒介时代,此时人们的交流和文化的传递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印刷媒介时代,此时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以纸张为媒介的传统书本(包括报刊杂志);传播媒介时代,此时的媒介主要是电波和图像;互联网时代,就是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传播手段。当然四个媒介时代的说法只是从各种媒介出现的早晚来说的,这些媒介是共存的,只不过新媒介的产生会冲击到原有媒介的地位,新媒介会影响甚至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互联网出现至今对全世界的青少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信息时代青少年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概览信息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大家都能经常使用的互联网,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和空间,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世界,那就是虚拟世界。网络确实为人们生活的便利提供了条件,比如交流的时空阻隔不再成为问题,只要有两台联网的计算机,就能实现“天涯若比邻”的境界;比如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网络上的匿名特点使得大家都有了发言权等。但在虚拟世界中却出现了许多传统伦理难以解释的新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伦理。青少年本来就好奇心强、喜欢接触新生事物,再加上他们正处在个性越来越强烈、自我身份正在确立的阶段,他们更是容易被网络的巨大力量所吸引,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极大便利和好处的同时,网上诸多消极因素如信息垃圾、网络游戏等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出现许多青少年沉迷网络致使无法正常学习正常生活,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很多家长的严重问题,还有网络交友不慎而被骗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已经成为必须引起人们重视的教育问题。我们将常见的与青少年信息伦理道德相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形:1.个人隐私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为便捷地对信息进行检索、重组和传播,所以个人隐私面临极大挑战。有些学生出于好奇或者盲信,把自己的真实身份或具体信息透露给网上的陌生人,有时会带来很大的麻烦。2.知识产权问题。不管是文本、图像、音乐还是软件等资料都可以进行方便地复制、传播,这中间就涉及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比如在学生研究型课程的探究作业中发现不少同学都是直接从网络上复制粘贴下来的,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调整,有些同学甚至懒到连基本格式都没有改动。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别人知识产权的侵害,而且对学生自己的思维发展也有害无利。长期不加分析地直接运用这些未经检验的二手资料,学生容易盲信网络,还会丧失掩卷长思的乐趣,会丧失对书本知识的敬畏和信任,会丧失对知识产权的尊重。3.网络沉迷。2008年9月17日《人民日报》一篇文章中提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所公布的一个数据: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约占10%。他们进入网吧,或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接触不良网络信息,进而导致“上网成瘾”。网上的色情、暴力、赌博、愚昧等不健康的内容,成为未成年犯罪的重要根源之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