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学语文名词解释1.《战国策》2.辛弃疾3.《论语》4.普希金5.屈原6.《史记》7.海涅8.傅雷二、词语解释1.“专淫逸奢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中“专”的意思是。2.“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中“因是以”的意思是。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中“尽”的意思是。4.“迤逦到山路转折处”中“迤逦”的意思是。5.“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中“亡”的意思是。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虽”的意思?7.“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固”是什么意思?三、默写请默写《再别康桥》(全诗)四、分析题1.请分析辛弃疾的《醉花阴》的写作特色。附原文: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2.要求:试分析下面叶圣陶《苏州园林》中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战国策》是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它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社会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2.辛弃疾,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主张坚决抗金,遭到主和派打击,历任闲职多年,后闲居农村20年之久,终抑郁而卒。其词作慷慨悲壮,扣动人心。作品收于《稼轩长短句》中。3.《论语》,儒家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师徒的言行,由孔子与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对中国后世政治、思想、文化、教育都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4.普希金,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诗《欧根·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他在诗歌、小说、戏剧方面的创作都取得辉煌成就,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5.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时期楚国人。力主改革政治,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却遭谗放逐,而楚廷更加腐败,郢都亦为秦兵所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最后投汩罗江自杀。其作品主要有《离骚》《九歌》《桔颂》等。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五帝至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7.海涅:德国诗人。1872年,其成名作《诗歌集》问世,轰动文坛。1844年,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出版,诗锋直指普鲁士的封建专制警察制度,针针见血,痛快淋漓,一时誉声鹊起,确立了他文坛泰斗的地位。与此同时,他与马克思交往甚密,思想飞跃。8傅雷:现代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一生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译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以巴尔扎克的名著译作最为著名。二、词语解释1.一味地;2.犹此矣;3.全;4.曲折连绵;5.失去6.“虽”:即使。7.“固”:本来,当然。三、默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浸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注:错处或不完整,酌情扣分。)四、分析题1.分析:词的上片,一开头以沉郁顿挫之势振起全篇,既写南宋王朝的衰弱,也悲叹作者自己已经老年,立刻把读者引入伤春氛围中。“惜春常怕花开早”,深入写出惜春,“何况落红无数”一句,使惜春的感情进一步深化了。然而回天无力,芳草遍天涯,春是无归处的了,词人怨春了。多么的盼望皇帝起用自己,可“怨春不语”,怨那皇帝不说话呀!那些小人们正如猥琐蜘蛛忙着张起网来,招惹轻薄柳絮一样正春风得意呢!下片,借古人以喻今情,表达自己屡遭打击,而奸佞小人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