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程试题册业务课代码:847业务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⒈以下各类滴定中,当滴定剂与被滴物浓度个增加10倍时,突跃范围不变的是:A强碱滴定弱酸B多元酸的分不滴定CEDTA滴定金属离子DAgNO滴定NaCl⒉试样用量为0.1-10mg的分析称为:A常量分析B半微量分析C微量分析D痕量分析⒊测定BaCl2试样中Ba的质量分数,四次测定得到置信度90%是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62.85+0.09)%,对置信区间有四种理解,其中理解全部错误的是:(1)总体平均值ū落在次区间的概率为90%(2)有90%的把握此区间包含总体平均值在内(3)再做一次测定结果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0%(4)有90%的测量值落入此区间A123B124C134D234⒋以下银量法测定需用返滴定方式的是:A莫尔法测ClB吸附指示剂法测ClC佛尔哈德法测ClDAgNO3滴定CN生成Ag[Ag(CN)2]指示终点⒌当对某一试样进行平行测定时,若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的原因是()A操作过程中溶液严重溅失B使用未校正过的容量仪器C称样时某些记录有错误D试样不均匀⒍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A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B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就高C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D准确度是保证精确度的前提⒎PH=7.00的H3AsO4(已知H3AsO4pKa1=2.20,pKa2=7.00,pKa3=11.50)溶液有关组分平衡浓度的关系应该是A[H3AsO4]=[H2AsO4]B[H2AsO4]=[HAsO4]C[HAsO4]>[H2AsO4]D[H3AsO4]>[HAsO4]⒏测定有机溶剂中的微量水,下列四种检测器宜采用:A热导检测器B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离子化检测器⒐若在一个1m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的分离度为0.68,若要使他们完全分离,则柱长(m)至少应为:A0.5B2C5D9⒑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A精密度高,检出限低B用于测定无机元素C线性范围宽D多元素同时测定⒒在实际测定pH时,都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目的是消除: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温度影响⒓离子选择电极内参比溶液的组成要考虑到:A有敏感膜响应的离子B有能与内参比形成稳定电位的离子C(A)和(B)都要考虑D能导电的电解质溶液⒔在含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A向高波数方向移动B向地波数方向移动C不移动D稍有振动⒕某化合物在乙醇中=287nm,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是:ABn→∏CD∏→∏⒖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0.5mm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1.3mm,所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导线色散率为:A每毫米2.6nmB每毫米0.38nmC每毫米26nmD每毫米3.8nm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⒈若滴定剂与被滴物浓度增加10倍,以下滴定突跃范围变化情况是(指PH、E变化多少单位):(1)强碱滴定弱酸():(2)氧化还原滴定()⒉在含有酒石酸(A)和KCN的氨性缓冲液中以EDTA滴定pb,Zn混合液,在化学计量点时铅存在的主要形式是()锌存在的主要形式是()⒊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0.1mol∕L某二元酸H2A(pHal=2.70,pHa2=6.00),有()个突跃,这是因为()⒋使用过的离子交换树脂常用HCL进行再生处理,这是阳离子交换树脂成为()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成为()型⒌色谱分析中,对强极性试样,应首先选用()固定液,组分与分子间的作用力为()⒍利用相对保留值(如相对保留时间)进行色谱定性分析,其数值只与()和()有关⒎氧在电极上被还原产生的极普波,常干扰测定,故要出去。通常出去的方法是在酸性溶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在吸收池的(),原子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在吸收池的()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中,识别谱线的主要方法有(1)(),(2)()⒑分子伸缩振动是指();该振动又分为()三.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⒈用CaCO3标定EDTA若选用铬黑T为指示剂,其简要实验步骤如下,阅后请回答问题:移取适量Ca标准溶液,加入3mlMg-EDTA液,从滴定管中加入滴定所需大部分EDTA标准溶液后再加氨性缓冲液及铬黑T指示剂,立即用EDTA滴定至紫红变纯蓝。⑴Mg-EDTA作用何在?⑵Mg-EDTA间是否要准确的1:1关系,为什么?其用量是否必须准确?⑶为何先加入大部分EDTA标准溶液后再加氨水?为何加氨水后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