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常川新专题报道策划的感想此次对劳模常川新的宣传策划,用稿量大,影响面广,宣传效果好,开创《四川石油报》劳模宣传之先河。本次报道之所以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一、好题材宣传对象本身所具备的新闻价值和关注热度,是促成这次报道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常川新的身上,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不少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细节,给我们这次宣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的灵感。二、好文章《川中名片:常川新》这篇文章,有创新、有突破。文章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专业水平,是作者通过非常细致和长时间地采访,并带着对劳模敬意去创作完成的,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其中的“10怪”和“11件宝”,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视觉与呈现,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三、好策划《川中名片:常川新》系列报道,之所以能引发强烈关注,离不开好的先期策划。分析此次策划的过程,我认为有四点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对采访对象的全方位了解和熟悉3月底,在深度报道研讨会上定下这个选题后,4月初,我就前往遂宁,参加了川中公管中心举办的常川新劳模宣传座谈会。会上,中心各部门的负责人,分别从他们各自的视觉,对劳模常川新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和评价,并对此次宣传工作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二是对领导意图的准确把握在3月召开的新闻中心深度报道研讨会上,中心主任陈玉川的宣传决心和独到的眼光,为此次策划制定了总体思路。在4月的座谈会上,川中公管中心党委书记陈介秋在会上的讲话,为我们这次宣传策划给予了方向性的指导。三是目标定位的准确此次策划,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首先,遵循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用真实感人的故事,引导舆论,影响读者。其次,将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紧密结合。用平易近人的方式感染人,用真实鲜活的事实感动人,淡化说教色彩,彰显人文关怀——这是我们对此次宣传报道的定位。策划之初,我就制订了分两步走的目标:第一步,把常川新推举为矿服系统的优质服务标杆,成为叫得响的典范;第二步,把常川新宣传出去,成为地方媒体推崇和学习的典型。5月17日的专题报道《川中名片:常川新》和5月19日的专版《一个人的邮局》刊发后,在四川油气田尤其是各公管中心引起强烈反响。5月下旬,矿服部召开了学习劳模常川新的座谈会,各公管中心也相继组织职工学习与讨论,掀起学习劳模常川新的热潮。常川新已成为矿服系统优质服务精神的代表。7月11日,《四川工人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个人的邮局》为题,刊发了长篇通讯,并配发评论员文章。7月23日,《四川日报》以报纸和网络双管齐下的方式,对常川新的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报纸以《一个收发员的28年送报路》为题,用半个版面隆重推出了5张图片的组合报道;网络版以《每天上下百幢楼的基层投递员》为题,用20张图片全方位报道了常川新的先进事迹。两张报纸,可以说都是用了很大的力度给予宣传。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目标。四是对新闻资源的多元化运用。劳模,是我们宣传的永恒主题,但是如何出新?如何增强宣传效果?在宣传形式上,我们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讯加图片加言论加权威性的资料链接,使报道丰富厚重。对于文字的表现内容,不仅仅停留在企业内部,还外延到地方媒体和党校的相关专家,他们的点评和感言,极大地提升了报纸宣传的权威。因为此次劳模的宣传时间跨度长,从5月17日到7月28日,前后历经了2个月的时间,因而在策划过程中,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给读者以新鲜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后来开设的栏目《常川新的那些事》,这个栏目中刊登的许多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公费疗养的故事》、《一场“龙岗风波”》、《常川新的纸箱人生》、《脑中的目录簿》,宣传效果都比较好,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四、好呈现此次报道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多元地呈现了劳模的崇高精神和社会价值。版式的设计也独具匠心。比如图片的摆放,大胆且独到。采用掏空的方式,深度突出面部表情,冲击力强,视觉效果好。特别是放在与标题同等的位置,更加提升了图片在版面上的地位。右边的一段精彩的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小言论的阶梯式排列也十分出彩,美编通过均衡的板块,秀美的装饰,将各具特色的言论巧妙地集纳。总的来说,这次宣传取得好的效果,得益于将新闻与宣传的较好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