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分析性课题分析报告个人总结(大全9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分析性课题分析报告个人总结篇一20xx――20xx学年,我们三位老师接受了该课程指导教师的任务。一年来,我们从零开始,共同探讨对开好研学课程和课题分析,总结颇多有了初步的认识。分析性学习活动作为不同于学科教学的非正规课程,是国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人才而开设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新课程。一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在教学指导和课题指导方面都有一些较深刻的体会。(一)教学过程的收获1、提高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前提。我们站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高度,强调分析性学习活动是实现从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体现“倡导全人教育,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新时代价值观”的“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2、强化研学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基础。分析性学习课程作为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活动课程,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中解放出来,通过文献查找、实验探究、社会调查等形式收集信息,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因此,强化分析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尽可能的熟练的掌握各种研学方法是保证学生顺利开展分析性学习活动的基础。3、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选好课题是开好研学课程的关键。分析性学习作为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的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分析,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地制宜,重充分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选择课题应当使课题具有科学性、价值性、新颖性可行性。这成为保证分析性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4、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开好研学课程必要条件。研学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是学校人人参与的,全体教职工都是学生的指导老师的全员参与的课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每位教职工的职责,学生分析过程环节的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开好这门课程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好校内校外的各类课程资源。5、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是指导好研学课程的重要保证。学生的课题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素质很难胜任指导教师的教育职责,为此,我们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同时,以老教师为核心,从零开始反复观看两年教师培训视频课程,加强每一环节的分析,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6、完整翔实的资料存储是实现校本开发的目标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让每一位同学用“个人成长档案袋”把搜集到得信息资料和分析过程的记录得以比较完整的保存。(二)课题分析指导的收获1、深入子课题分析分析是搞好课题分析的基础。搞好课题的深入分析要根据分析目的大胆提出假设,进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一系列子课题,这就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案的逐层深入、全面分析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调动各种课程资源,多渠道全面搜集信息是搞好课题分析的有力保障。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收集信息,才能使分析课题得以深入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3、充分进行信息交流是课题分析的本质所在和有效途径。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评价,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优势保证了课题深入进行。4、有效的信息加工整理是完成课题分析的关键环节。(三)具体课题指导的收获本学期我们从师生实际出发,上学期在不同的班级开展了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校园浪费现象的分析两个共同课题的分析。下学期在积累分析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自选课题的分析。肥城市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考察课题分析收获如下:1、引导学生站在弘扬传统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移风易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好家乡的高度责任感理解本课题的意义。2、从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和潜能开发及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理解课题的价值。3、在历史文化方面,充分发促进掘肥城的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物、名胜特产、历史人物、历史传说信息,提出深刻的弘扬、开发利用好传统文化,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建议,形成肥城“三圣一园两巾帼,三山两湖一温泉”,“人杰地灵”的优美画卷和建设“中国桃都,世上桃园”的雄心壮志。4、在民俗方面,要求学生充分发掘具有肥城特色的民俗文化,提出移风易俗的深刻建议。5、本着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三贴近”的课改精神,让学生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高度提出弘扬、开发好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