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考研数学复习用书考研数学的复习,选对合适的复习用书很重要。那么,考研数学复习用书有哪些?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大家喜爱!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这里指对数学无感觉,从未学好过数学,或是大一大二没听课的同学,我建议你们首先准备好大学时所学课本,首先预习或是复习一遍,对知识构架有个掌握。李永乐复习全书的优点:知识点全面,布局合理,有配套学习题,题目相对基础合适基础不太好的同学,用的人数比较多同学间方便讨论。缺点:不合适基础差的同学一轮使用,因为里面很多东西跳跃比较大,没有一定积淀不易看懂;配套的学习题有的质量不好,有些鸡肋的感觉;有些东西虽然讲了很多,但方法太偏,没有太大实战价值。李永乐线代讲义: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应该是市面上最好的考研线代参照书,讲解紧扣真题,多看几遍,深入理解,线代拿高分一点不难。汤家凤复习全书(无师自通和讲义)优点:精简干练,重点特别,知识点归纳的很好,所有知识点都围绕做题〔制定〕,能节省时间,知识点也很全面。缺点:用的人不如李永乐的多,讨论起来相对费时间;印刷只有一种颜色,相对单调一些;陈文灯复习全书优点:技巧性比较强,主要针关于偏题、难题,讲解比较系统,能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点。缺点:用的人不如李永乐的多,讨论起来相对费时间;印刷只有一种颜色,相对单调一些;考研数学大部分题都不是偏题、怪题,如果单单研究这些,不一定能取得高分,但是适用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张宇全书优点:张宇讲的就比较系统,能从根本上讲清楚知识点,讲解系统,全面,有一定基础后再看可以看透其中的东西。缺点:用的人数少,讨论起来不太方便,比较合适有一定基础的同学。2考研数学用什么教材好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数学试卷分为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其中,针对工科门类的为数学一、数学二,针对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的为数学三。因为这些试卷针对的专业不同,因而数学考试的内容也不同。各试卷考试科目与所占比如下:数学一的考试科目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约占56%,线性代数约占2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约占22%。数学二的考试科目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约占78%,线性代数约占22%。数学三的考试科目为: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约占56%,线性代数约占2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约占22%。考研数学选择什么教材?数学为全国统考科目,考试大纲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公布,具体内容可登陆研招网查看。考试大纲并未有指定的复习教材,但这些考试科目的教材有很多,质量参差不齐,下面为大家推举一些比较合适用来考研复习的教材。高等数学推举使用《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或第六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比较重基础,且很多知识点比较具体,很合适考生在最开始复习时用来熟悉知识点。线性代数推举使用《线性代数》第四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推举使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浙江大学盛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考数三的同学此科目还可使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吴传生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考生在复习中,除了使用课本复习外,还必须要购买复习资料配套着复习,口碑较好的数学复习资料有:王式安李永乐考研数学系列数学复习全书;文登考研数学复习指南;李永乐考研数学基础过关660题;金榜考研数学历年真题权威解析。3考研数学复习指南把基本概念弄懂,把基本理论弄透数学有庞大的知识体系,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讲,它的内在结构很严正,很富有层次感。从概念、定义到公理,从公理到定理、推论,层层演进,步步深入,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因为忽视了数学最基础的知识,有时候你挖空心思不得其解,很可能只是因为你对某个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我曾经的数学老师就特别告诫同学,要把握、体会那些最基础的数学概念。我所谓的把基本概念搞懂,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的:首先是这个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是什么,界定此概念所运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什么。接下来要弄懂这个概念的定义式,包括它的数学含义、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以及在这个概念上的拓展和延伸等等。关于每个概念我们都要尽可能地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把握。弄懂概念,是学懂数学的至关重要的一步。理论性的内容,比如说定理、性质、推论,首先要清楚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数学考试事实就是视察这些定理、推论的运用,只要理解透了,不管出题方式怎么刁钻,你都可以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仔细阅读教材,重视做题训练我觉得不同学校教材的编排体系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如果不是特别有时间和精力,还不如仔细阅读你早已经熟悉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多啃几遍,肯定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所谓"读书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