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劳动教养制度创立和发展的简要历史回顾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自创立以来的40多年里,走过了相当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一)劳动教养的构想:劳动教养制度的构想最初产生于1955年的内部肃反运动。继1951年开始的全国性镇压反革命运动结束之后,1955年又开展了内部肃反运动。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彻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以下简称8·25指示)。8·25指示首次明确提出了劳动教养的构想。“对这次运动中清查出来的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除判处死刑和因为罪状较轻、坦白彻底或因为立功继续留用的以外,分两种办法处理:一种办法,是判刑后劳动改造。另一种办法,是不能判刑而政治上不适于继续留用,放到社会上又会增加失业的,则进行劳动教养,就是虽不判刑,虽不完全失去自由,但亦集中起来,替国家做工,由国家给予一定的工资。各省市应即行筹备,分别建立这种劳动教养的场所。”此后,中央又相继颁布和批准了关于各省、市应立即筹办劳动教养机构的指示和关于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的解释及处理的政策界限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养制度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一是劳动教养的目的和管理方式,即“把这些人集中起来,组织他们劳动生产,替国家做工,自食其力,并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改造工作,使他们逐渐成为国家真正有用的人”。二是劳动教养的对象,即“被劳动教养的分子,应当是清查出来的有一定罪恶必须给予管制处罚的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以及虽然只有轻微的罪恶不够管制,但也必须实行劳动教养的其他坏分子”。三是劳动教养的政策。在劳动教养期间,准许劳动教养人员依照规定有一定的行动自由,还应当根据他们的劳动发给合理的工资。为了照顾开始劳动教养时可能发生的实际困难,在头一二年,可按他们的原工薪的70%发给,以后可以按照工资评定制度评定工资。四是劳动教养的程序,即“凡被劳动教养的分子,必须作出结论经过省、市委五人小组的审查和批准”。五是劳动教养机构的管理,即“劳动教养机构应在省、市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立一个有公安、民政、司法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进行筹备工作。劳动教养机构公开由民政部门出面,实际工作由公安部门负责”。在提出劳动教养构想之后的试办过程中,劳动教养的人数始终不多,在1957年7月之前一直保持在万人以下,远远低于1955年的最初估计。(二)劳动教养的创制:在1955年提出构想,并经过1年多的试办之后,我国开始了劳动教养制度的创制。1957年8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78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8月3日国务院予以颁布。决定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认了党和政府的劳动教养构想,明确了劳动教养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首先,从决定界定的劳动教养对象的类别来看,普通违法和轻微犯罪人员被提到了首位,劳动教养已经从最初构想的以维护政治稳定为基本目的转向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其次,对于劳动教养的性质,决定确定为“对于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种措施,也是对他们安置就业的一种办法”。因此,决定仍然规定,劳动教养人员是带薪参加教养,通过劳动生产和政治教育,“建立爱国守法和劳动光荣的观念,学习劳动生产的技术,养成爱好劳动的习惯,使他们成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第三,对于劳动教养的程序,决定规定,民政、公安部门,所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以及家长、监护人都可以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或者它们委托的机关批准。第四,对于劳动教养的期限,决定未作硬性规定,而是确认了弹性制。“被劳动教养的人,在劳动教养期间,表现良好而有就业条件的,经劳动教养机关批准,可以另行就业;原送请劳动教养的单位、家长、监护人请求领回自行负责管教的,劳动教养机关也可以酌情批准。”在实践中,实际上由公安部门按比例解除劳教。最后,对于劳动教养工作的管理,决定确认“由民政、公安部门共同负责领导和管理。”但是,在实践中变成了由公安部门一家管理。决定的颁布标志着劳动教养初步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大大促进了劳动教养工作的发展。1957年末,全国共收容劳动教养人员36983人。(三)劳动教养的扩大化:劳动教养制度创设不久就遭受了“反右”扩大化的消极影响。1958年8月召开的第九次全国公安会议进一步扩大了劳动教养对象的范围,从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扩大到少数不服从管教的巫婆、神汉、二流子、懒汉等。还提出了大办劳教的思想,不仅地、市办劳教,而且还鼓励县办劳教、社办劳教。至此,劳动教养对象的收容范围和劳动教养场所首次由大中城市扩大到了县城和农村。在“反右”和左倾思潮的影响下,从1958年开始,全国收容劳动教养人员的数量急剧增长,当年末收容人数达到355777人,1959年达到435325人,1960年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