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5/NUMPAGES5考研新闻学专业备考指南为什么呢?因为新闻学同医学一样,都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且有了理论之后仍然与实践关系极为密切,都是非常强调“术”的学科。很多同学喜欢新闻,也是出于对这种职业的迷恋——喜欢做记者。看看每年报广院新闻的同学,多少人慕的是白岩松、崔永元的名,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但是,新闻业务的学习是件比较辛苦的事,绝非单靠读书能成就,有时就算经过实战也未必能取得真经。你可能在30分钟内学会BETACAM5P摄像机和大洋XEDIT6000软件的使用,但有可能30年也成不了一名优秀的记者。新闻学同医学的另一个相似点是,就实践而言,旁人的经验基本上没有用处,因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是不同的,而同一个采访对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记者面前表现也是不同的。一切都要自己去经历和感悟。因此,立志要考新闻专业的同学,最好是有一点新闻实践的经验,新闻专业出身的也不例外。没有在媒体待过,你永远也不知道新闻是怎么回事。如果复习时间实在紧张,实践的时间可以短一点,但一定要对媒体有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这样学起来才不会不知所云,才不会生搬硬套。我主张大家通过实践学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从阅卷的角度来看,这部分的题目打分会比较灵活,只要你的意思表达正确,不会太拘泥于具体的词句,何况字典上的.解释那么生硬拗口,谁能够真正一字不差地把那395个词条全都背下来呢。再分析一下十几年来的真题,只要在任何一级正规媒体随便待上两天,怎么可能不知道什么叫“新闻根据”、“主题先行”、“非线性编辑”、“同期声”之类的名词呢?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很轻松就过了。这种题要是硬背起答案来,费的劲就大了,还很容易记混,比如述评新闻和新闻评述。此外,说一下业务考题超范围的问题。记得有个帖子曾经专门咨询这个,没人回复。我个人的意见是基本不用理它,把范围内的东西扎扎实实复习好了就能达130分以上,因为广院的初试试卷还是比较注重基础的。偶尔有个这样的题是为了拉开档次,给想考高分的人以机会。因为那种题没法复习,有可能是前沿的东西或是出题老师的专精之处。碰上了就是碰上了。不要因为这个分散你的注意力。如果你“五个根底”、“林白水”“跳轴”都会做,而把“新闻理论”、“新闻要素”、“《新青年》”答得乱七八糟,也一样得不了高分。回到正题上来。说一下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怎样看书。拿起书来硬啃是行不通的,新闻不是数学。再说新闻业务的书似乎也不用钻研,貌似一眼看上去都很简单。但是,有的东西,你看透了书也学不会。不信么?把刘明华老师新闻写作那一章反复看几遍,什么金字塔结构、纵向结构、点面结构之类的全背熟,再用一周的时间,把《人民日报》每天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下的内容遮住,用它的标题写同样的新闻(嫌麻烦就光写导语),之后再比较,不用我说你们就会有感触了。这就是业务。业务传统上被分为采、写、编、评四大块,本科老师也多这么讲,尽管这个分法不大科学,互有交叉。为了复习起来方便(主要是便于订计划),还是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下面我来逐一细说一下。新闻采访基本是个纯实践的问题,一般听采访课的老师拿着四五年前的例子在课堂上讲技巧就觉得十分可笑。——如果真的有万能公式一样的技巧的话,被采访者也同样能学到并做出有效防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从网上下载《面对面》王志采访易中天那期节目,感受一下。此外还可以打开电视,看奥运赛事的采访,随时可见庸俗的提问与无奈的回答。采访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你积累很多的背景知识和人生阅历以及交际技巧。因此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灵活。建议结合一些专业杂志上的文章来看,可以加深理解。——有一段时间“隐性采访”在考题中反复出现,是因为当时这个问题争议很大。关于考试,这部分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般不会出大题,注意可以有新闻策划但不可以策划新闻,再看一下突发事件的相关内容。书还是要过一遍,然后对着词典依次理解一下,别有生词。“电视采访”就是“电视记者在摄像机前的采访”之类的,用背吗?当然不用。很多东西也和新闻理论交叉,比如新闻敏感、职业素养等。新闻写作就比较麻烦,在分值上占的比例也够大,30分左右。题型主要是消息写作和作品评析,后者难度大一些。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初试考场上的时间有限,所以不会让你当场写个深度报道或是人物通讯。这里面倒是有一些技巧。那么最核心的技巧是什么呢?就是两个字——“专业”。消息的写作,乍一看大伙都写得差不多,以为是白送分的题,其实不然。每年的写作题都是能拉开档次的。阅卷的老师都是行家,伸伸手就知道你有没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及时、准确、平衡、公正尽在其中,更可以透出作者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把握。提醒大家,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应特别注意标题、导语和消息头的写作。越在前面的部分越要斟词酌句,细细雕琢。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消息头一定要规范、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