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积分都是垃圾撒旦发生发大水范德萨发撒旦论财政支出法定原则三三、当前中国财政支出法定原则偏离的表现在财政支出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诸多不合理现象。比如,财政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财政不该管的事情管得太多,该管的事情没有管或管不好,财政支出膨胀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对支出缺乏有效监督,滋生众多腐败现象等。具体而言,我国当前财政支出偏离法定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支出没有完全符合公共利益我国财政支出范围过宽,政府管的事情太多,挤占了有限的财政资金,分散了财力,“越位”和“缺位”并存,财政支出重点不明确,结构失衡,使得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领域出现无力矫正或矫正不足的情况。1、财政过多地插手竞争性领域,“越位”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市场解决,政府不应过多介入,财政资金应逐步从竞争性的领域退出,否则政府就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嫌疑。1998年,财政部以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四大国有银行向四大金融资产公司剥离了14000亿元不良资产,财政部为每家银行提供了100亿元开办费;财政部还为光大银行收购中国投资银行拨付73.2亿元,财政部与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建立共管基金消化中国人寿剥离保单的利差损失350亿元。1998到1999年两年时间,财政部为四大银行买单1.71万亿元,而建国以来我国税收总收入不过6.85万亿元,两年时间用空了建国50年收入的25%;刚投入不到三年,金融业又产生了1.2万亿元的买单需求,以2000年税收总额不到1.3万亿元的标准,金融业每年掏空国家税收的比例占当年国家税收总收入的33%以上。[32]同样,财政为竞争性国有企业弥补亏损背离了公共利益。1986年我国国有企业亏损的78%由财政补贴弥补,1993年下降到55%,虽然呈下降趋势,但补贴仍然不少。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理应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而不是国有企业在市场中亏了钱,却由全体纳税人来“买单”。更大的问题是,大量补贴注入国有企业并不必然带来经营上的改观,财政资金的注入往往不是用来改善企业经营,而是被用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福利,尤其是有权决定该资金使用的企业高管人员的福利。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市场主体都是平等的,如果政府财政仍然给国有企业过多关注,不仅对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无益,而且对财政资金造成浪费(因为有限的财政资金本可用于更需要的地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遭受了损害。2、应该涉足的领域未及于造成支出“缺位”现象首先,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只占2004年财政总支出的8.5%,占2004年GDP的2%。1998-2003年,社会福利总支出以每年34.9%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同期财政总支出的增长速度16.3%。城市生活最低保障开支,自1997年在全国实施,截至2004年已经增长了12倍,覆盖了2200万人口。受益者包括城市下岗工人和离退休职工。在农村大约有1400个较富裕的县建立了类似的体系,并为近500万人提供了福利。但是还应看到虽然统筹最终定位于全国范围,但是近期目标只是实现省级层面的统筹。政府已经开始在省一级统筹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基金,或者在县之间和地区之间调整社会保险基金差异,不过还没有涉及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大部分的社会保险方案都将农民、合同工、个体经营者和失业人员排除在外。所以说,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次,农村公共产品理应由国家财政负担。虽然近年来国家增加了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农村的公路建设、电力、水利设施在国家财政扶持下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农民养老问题仍然处于财政支出范围之外。在“重城轻农”的利益分配格局之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偏低、农村大部分人口没有社会保障、农村环境保护缺乏资金支持,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再次,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我国教育经费增长较快,但直到到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41%。1993-2002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缺口为8574.01亿元。[33]财政对公共教育支出的不足是造成教育乱收费现象盛行的重要原因。3、支出膨胀和结构失衡并存瓦格纳论证了公共支出增长规律,提出了“政府活动不断扩大法则”。有学者分析了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⑴经济发展和劳动分工使经济生活和市场关系更为复杂,需要商业法规和司法系统的建立,由此需要更多的公共支出;⑵新技术革命带动资本需求的扩张,政府具有私人投资者所不具备的宏观调控能力,某些项目由政府投资更为有利;⑶国家在那些社会效益不能估价的领域,如教育、文化、卫生、福利方面的活动不断增加。[34]也就是说,支出膨胀有其经济发展蕴涵的必然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