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0章信息产业经济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信息产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形成机制,着重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讨论了信息产业的经济特性、投入产出、对经济增长方面的影响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通过对本章的研究和学习,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信息产业的相关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提法美国产业协会(AIIA)、欧洲信息提供者协会(EURIPA)日本学者、我国学者我们对信息产业的定义:信息产业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流通与服务的产业部门。信息产业形成的内在动因分析(1)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2)产业结构的变革(3)社会成员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4)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信息获取技术形成信息产业的内在动因之间的影响关系(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形成的基础,也是其他动因产生的基础(2)信息技术和生产力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3)信息技术和产业结构变革之间同样存在着密切关系(4)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二者之间也有着相互影响关系信息产业形成及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政策因素、国际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国家政策的扶持国际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革信息产业整体化信息产业劳动具有职业性、有偿性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部门独立化信息产业基本产业化、自主化信息产业的经济特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信息产品的高异质性高转移成本带来用户锁定网络效应标准控制带来的合作伙伴锁定和竞争者抑制(1)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1)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市场效应如果市场扩张迅速的话,那么将给小公司带来战胜大公司成本优势的机会信息技术降低了许多市场有效运作的最小规模限制信息产品的低边际成本给予厂商的营销战略更大的灵活性(2)信息产品的高异质性信息产品形成高转移成本的两个主要原因信息产品从存储、运算到传输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模块不能单独成立。用户一旦选择其中的一项产品,则不得不采用一系列可以与之相适应的硬件和软件用户本身存在与外界的数据或文本等信息交换的需求,由于这种信息交换往往采用同一种格式,从而使得任何一个用户都不能轻易转移到另一种必须采用新的文本格式上去发达国家的生产商能非常有效地利用信息产品的这一特性来锁定用户。其运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设备报价非常低,但附加有要求用户承诺将使用该生产商的维修保养服务的条件使用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软件、操作系统不断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使用户不断追加投资指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在经济学中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y),或称网络效应。直接网络效应由互联需求带来的网络效应间接网络效应与互补产品有关,是信息产业所特有的(3)网络效应图形博弈结构说明:(1)在O点到M点之间,用户的支付意愿小于必须支付的价格。这一阶段对于厂商来说是风险最大的。(2)在M点到N点之间,用户的支付意愿大于应付的价格,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购买中获得了额外收益。此时正反馈将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踊跃加入用户行列,厂商因此而获得丰厚的回报。(3)在N点之后,由于竞争的加剧,新产品的出现,用户的支付意愿重新降到价格线以下,购买产品又成为不合算的事。产品市场由此开始萎缩,进入衰退期。图中M点所对应的用户规模就是前面提到的“临界点”。如果产品无法突破该临界点,那就只能退回到零供给、零需求的无市场交易点。“纵向竞争”当厂商的技术实力足够强大,对标准的控制足够稳固,那么他们有可能会向纵向的互补产品生产商发起挑战,将产品线延伸到数类信息产品,开展“纵向竞争”“横向竞争”替代产品生产商选择垄断,开展“横向竞争”,利用手中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来限制竞争者生产兼容产品,或者阻挠竞争者建立联盟,以确保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投入产出分析:又称投入产出核算或部门联系平衡法。它作为一种经济分析方法,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划分成若干不同但互有联系的产品群或产品部门,并借助线性方程,来模拟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过程,以此综合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重要的比例关系。投入产出分析的意义:有利于信息产品供需平衡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信息产业和非信息产业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制定科学的信息产业政策投入产出表简介投入产出表也称列昂惕夫表或产业联系表,是以矩阵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一个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发生的产品及服务流量和交换关系的工具。首创:波拉特贺铿-王中华模型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三个部门。即第一信息部门(信息生产资料部门),第二信息部门(直接信息部门)和第三信息部门(间接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