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思考、判断、与他人对话、协作的能力,了解人的价值与自身弱点,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是普适而不是精英教育。一、从知识到智慧人文教育有三个主要特点:一、强调以思考、理智、判断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智识,不是某种专门领域知识,人文教育无知识边界;二、是学生进行以常识和普通知识为本,以亲近智慧为目标的知识活动,不以积累和提高专门知识为目标;三、“知识”产生于交流对话,而不是传授,运用知识时重在说理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真理。就体现这些特点的人文性讨论而言,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比写作更能体现人文教育的特色。人文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共同的文本进行阅读和讨论,为学生提供分享经验、思考的机会,增进其作为知识群体的同伴关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协作性对话,通过对话,一、增进学生精读文本、进行有理解和思考力讨论的能力;二、培养对知识的好奇、健康的怀疑和开放的思想;三、了解人类知识的多样性和不同运用,以及知识的整体性;四、重视探索的过程和意义的发现;五、关注自己的人性和人类境况的不同与统一。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心智解放与成长,是基于独立思考、判断、价值认可、尊严意识的讨论、说理和对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传统教育的知识理想是类似于“学富五车”的渊博学问,把积累知识当作主要目的,思考就是有目的地将可能有用的知识有条理地加以归类和收集,记在脑子里。记忆力好的人在知识上处于优势地位,如同冷兵器时代气力大的人在战斗力上处于优势地位一样。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随着知识观的巨大变化,大部分以前被看作很特殊、很稀罕的知识,已经变成了很普通也很容易得到的普通信息。便捷的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亿万人信任的“人类知识总和”。然而,今天的信息便捷,是否就意味着学生更有知识呢?知识是对某个主题确信的认识,并对之作符合特定目的的使用。拥有知识就是能用经验和联想来知道和了解某些事情,包括科学、艺术或技巧。人可以通过研究、调查、观察或经验而获得知识,但主要还是要靠“学习”别人的知识。既然要学习,知识传授就很重要,上网便也是一种寻求知识传授的途径。但是,网上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他也并不崇拜知识。他说,“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无法打开‘应该是什么’的大门”。按照爱因斯坦的标准,今天学校里传授的可能大多是“不是知识的知识”(仅仅是“信息”),与以思考、理智、判断为特点的“智识”相去甚远。例如,《论语》里“仁”和“礼”出现过多少次?你能完整地背诵多少首诗、记住多少重要的年代、知道多少名著里的人物、知道多少问题的标准答案、会演算怎样的数学题、记住了多少英语单词或语法规则等等,这样的知识只不过是信息,算不上是有智识意义的知识。因此,教育更需要提升智慧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智慧是一种特别需要由价值和意义来导向的求知过程,其目的是认识处于物质宇宙中的人类世界,帮助学生探究并认识人类世界的丰富性、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智慧的导向,可以帮助学生区分技能性的知识与体现人类价值的真正知识(智识)。例如,电脑传媒技术知识必须在道义价值的指引下,才能成为一种真正有意义的智识。是有智识和智慧的人创造发明了让人类能普遍受惠的互联网,而仅仅有技术知识的人却可能是在破坏它,他们从事的是在互联网上挖坑筑墙,或者进行欺诈、贩毒等犯罪活动。爱因斯坦说:“人类真正的智识表现为想象,而非知识。”他指的是造福人类而不坑害人类的想象。这样的想象离不开善良的意愿、积极的意义和良好的价值观。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智慧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而非只是“能力”。智慧是人的一种“入世”而不是“避世”或“出世”的方式,也就是说,智慧是人类在生存世界里有价值导向、有问题意识的知识。智慧是一种良善、光明的能力,违背良善和光明的能力再强,也不称为智慧。无数的历史事例告诉我们,能力很强的人可能因为错误的价值观而变得非常邪恶。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有积极价值导向和批判问题意识的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取一种被叫做“客观知识”,其实不过是唾手可得的现成信息。以培养这种能力为宗旨的人文教育,因此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专业教育可以告诉学生“是什么”和“怎么做”,而人文教育则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和“为什么”?唯有如此,学习才能从“求知识”提升到更有意义和更高一层的“求智慧”。二、智慧教育是“授人以渔”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智慧为主要目标,其中最为基础的便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得到的信息时代,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搜索引擎就像是占卜的神谕,不管你询问什么,都会有回答。有的回答正是你所寻找的。但是,有的回答,对不起,只不过是神谕——它很难理解,而且可能是错的。同样,学生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专业知识,但是,要增进能独立思考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