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净值N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NDP=GDP-折旧)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NI=NDP-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政府对企业补贴)GDP的平减(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反映价值指标增减过程中与物量变动同时存在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机器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使视线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财政收入是政府对全部纳税人征税的总和。财政收入与GDP:财政收入在GDP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财政收入与GDP也有很大的差异,比方说:2002年上海GDP是5408.8亿元,全国排名第七,而2002年上海的财政收入是709亿元,全国排名第一。其中的原因:GDP是生产总值,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对GDP总量的影响远远比城市面积对GDP影响大得多。2002年的数据:排行前八名: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上海湖北人口分别是:8700万9000万7500万4700万9300万6800万1700万6000万。可见,人均GDP上海排第一是毋庸置疑的。再看2011年的数据:人均GDP排名第一是天津,第二是上海。财政收入与GDP的线性关联只存在于宏观层面。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深受国家分配政策的影响。与国家数据相比,地方数据的规律性差,这正符合“宏观数据反映的规律赿向上赿正确,赿向下赿偏离”的道理。1995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是全国性的现象。只有把财政收入放在三者收入中观察,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价格因素也是促成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变动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出与GDP:1.财政支出,可以刺激GDP的增长。2.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高。3.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教支出与GDP的增长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4.只有保持适度的政府支出并且优化支出结构,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最有效率,才能促进内生经济增长。财政与GDP:GDP和财政不成比例,和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受国家财税政策、税收征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决定于税收)。发达国家的财政一般占GDP的40---50%左右,但我国一般只有10---20%。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可以提高低保,可以投入建设,可以高社会福利等等。也就是说GDP是看的见摸不着的钱,财政是看的见摸的着的钱。财政政策对的影响:财政政策一般就是运用税收和政府开支的增减变动以调节经济活动总水平(总需求水平或总供给水平)。财政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开支与税收。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把民间的一部分资源转移到政府部门,从而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会间接影响GDP)总结: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在总供给不变时,增加总需求,使它逐渐接近于总供给,增加GDP,促进经济的发展。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开支与减税。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就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使总需求逐渐下降,接近于总供给,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减少GDP,防止经济发展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