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2024贵州省瓮安县《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题库大全加答案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A:传达室的张大爷将李某寄给董事长张某的信送给董事长的行为B:公司董事长以公司的名义对外签约的行为C:经销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卖出委托人委托出卖的钢材的行为D:李某将自己未成年儿子的压岁钱以儿子的名义存入银行的行为答案:D2.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大要素,按照我国的法律,下列关于民事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B: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彼此平等C:民事主体是依法独立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D: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不属于民事主体答案:D3.下列网络技术中,不属于数据安全技术的是:A:数字签名技术B:数字媒体技术C:数字水印技术D:网络防火墙答案:B4.甲误将一件内藏5000己人民币的旧大衣扔到垃圾堆,旧大衣被拾荒人乙拾到,并发现了此钱。后甲闻讯前往乙家要钱,未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应将钱还甲,仅仅保有大衣B:该钱为隐藏物,乙因发现而取得C:乙依据先占原则得到衣服和钱D:甲已丢弃衣服和钱,不应该再要回答案:A5.()是民法私法属性最根本的体现。A:主体的平等性B:民事责任与民事行为C:权利与义务对等性D:等价有偿原则答案:A6.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按照合同和其他合法方法取得财产的,其财产所有权什么时候开始转移?()A:从双方当事人认可时B:从合同签订时C:从财产交付时D:从一方交钱时答案:C7.贪腐一日不除,反腐一日不止。如果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那么零容忍便是贯穿这场远征的主线和基调。无论是从党心民心所向,还是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要求,抑或是从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看,“上无禁区、下无死角”的零容忍反腐常态都将________地继续下去。未来谁都不应________,再干那贪腐的蠢事,否则必将从短暂的迷梦中惊醒过来,悔之已晚。A:一如既往鬼迷心窍B:义无反顾心存幻想C:毫无疑义心存芥蒂D:毫无悬念心存侥幸答案:D8.某县公安局民警李某在饭店宴请战友时,与饭店经理王某发生冲突,并将饭店的彩电砸坏,饭店向李某多次索赔无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饭店应向法院直接起诉县公安局,要求赔偿损失B:饭店可直接向市公安局提起行政复议C:饭店应向法院直接起诉李某,要求赔偿损失D:饭店可直接要求县公安局赔偿损失答案:C9.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王某为一项新产品进行包装设计,不能申请专利B:著作权指的就是人身权中的署名权C:某教授抄袭了同事尚未发表的论文,不算是侵权D:我国某公司的注册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十年有效答案:D10.陈某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童星,陈某的父母在偶然的机会发现商店在未征得同意,在陈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在商店橱窗广告中使用其肖像做广告,该商店这种行为()。A:侵犯了陈某的隐私权B:侵犯了陈某的荣誉权C:侵犯了陈某的肖像权D:侵犯了陈某的名誉权答案:C11.王某夫妇婚后生有一子甲。2005年甲遇车祸不幸身亡,留有甲的妻子乙和女儿丙。乙和丙一起单独生活,没有赡养王某夫妇。2010年王某去世,有权继承其遗产的是()。A:乙和丙B:王某的妻子和丙C:王某的妻子和乙D:王某的妻子、乙和丙答案:B12.江泽民同志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这句话表明的是:A: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B: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C: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答案:A13.下列选项主人公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A:19岁的小张是大二学生,家里每月给他打生活费B:小刘已经30多岁了,但还是失业在家,整天游手好闲C:小李今年17周岁,自己在外打工,其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D:小王的外婆中风瘫痪在床,经常神志不清答案:D14.对“度”的理解,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煤气表上,1度煤气指在标准压强下的1立方米煤气B:啤酒的度数指所含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浓度C:电表上,1度等于1千瓦小时D:眼镜片的度数为镜片屈光度的100倍答案:B15.王某去世时留下一份遗嘱,载明将一把古琴赠与好友刘某。刘某得知此事后,既不表示接受,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