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防范与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有关思考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摘要】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何防范与化解因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财政风险,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财政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压力下,财政超负荷运转,衍生出各种形式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因政府举借债务形成的财政还贷风险;因地方金融风险转化的财政垫付风险;因供给范围膨胀造成的财政支付风险;因历年隐性挂帐衍生的财政赤字风险;因政府直接担保连累的财政抵扣风险;因财政虚列收支导致的虚假平衡风险等。【关键词】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一、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一)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可行性1、部门预算和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深化,为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提供了基础条件。部门预算打破了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部门支出基数,从而实现了科学地准确地编制预算,强化了预算约束。对一般性财政支出,逐渐过渡到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制。这为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提供了前提条件,既是防范财政风险的必要手段,又成为防范财政风险的主要标尺。2、市场经济框架的确定和行政权能的规范化,为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环境。诸多不规范的行政行为严重影响了财政运行,加大了财政风险。如行政决策程序简单化,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行为目标的短期化,导致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行政部门利益固化,影响财政资金合理分配和使用效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应规范政府。行政权能的规范化可能排除人为的随机因素。(二)构建有效的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风险预警机制,正确判别对财政状况有重大影响的风险项目是至为关键的。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因此,影响当地财政状况的风险项目也有所差别,这就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去加以判定和区分。总的来讲,影响地方财政状况较为普遍的风险项目主要有:欠发工资、法定支出项目缺口,粮食企业挂帐、隐性负债、政府担保、社保资金缺口和不良资产、国企负债和亏损,以及其他财政欠账、挂帐等。在这些风险项目中,有些是直接风险,有些是或有风险,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更难以估量,这就需要地方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对或有负债加以摸底和监控。如对于地方政府及其所属机构提供的担保,要求必须在合同签署前向当地财政登记备案;对于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及时协调沟通,密切掌握其发生变动情况;对于社会保险金缺口,应根据前期实际发生数和当期本地人口结构、工资水平、失业率、缴费率、津贴等指标的预期变化综合加以考虑。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地方财政风险程度及其变化发展趋势是被许多国家和地方所采用的做法,这对监测和预防风险是十分有益的。预警指标体系应包括三大类指标,即财政收入指标,财政支出指标,各类地方负债指标。因此,财政风险的监控预警指标体系主要以反映财政收支的增长性和财政资金可承载性的指标来构造。财政增长性指标。主要有: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地方财政收入/gdp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当期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额/上期实际额;地方财政支出增长率;当期地方财政支出增长额/上期实际额。这三项指标集中反映了当前财政资金的发展变化和增长性,直观地反映出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综合反映了财政的规模及现状,如果这些指标出现反常,如负增长,则说明地方财政风险的程度加重。财政资金可承载性指标。主要有:地方财政可用财力规模:当期可用财力/当期地方财政总收入;经常性赤字收入比例;当期总赤字/当期总收入;负债收入比例:当期直接负债/当期总收入。这三项指标主要反映地方财政可动用财力的能力,以及所承载的财政“包袱”的总体情况。也可以说是直观地反映了地方财政的清偿能力。综合运用好上述指标,并加以深入分析,就不难掌握地方财政的运行状况,并直接提出出财政风险的状况及程度。在具体运用当中还应把握以下两点:第一,要将财政风险的分析放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经济决定财政。地方财政风险的程度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中,不可避免地要列入宏观经济指标,并要结合这些宏观经济指标,调整财政预警指标。第二,数据取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财政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性。但是,由于财政体制的多次改革、调整,数据的可比性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为此,财政部门应对两年的数据进行汇集处理,建立基础数据库。二、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1.改革现行的财政收入征管机制。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来源和收入征管机制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受到资本、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的条件下,要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