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研究学问与对待历史的态度搞学术研究和对待历史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我们需要用辩证的、唯物的方法去研究去分析,不能人云亦云。在当代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即当否定某一人某一物时就棍子打死,什么都是错的,都是不好的,这是缺乏一种客观的态度,非正常的,也就是非历史的、非真实的。中国人的一种思维习惯或定式是总拿好与坏、对与错去看待问题,去评论分析一个人。其实,人无好坏之分,好的可以转化为坏的,坏的可以转化为好的。或者可能在某些问题上其行为不合法律不合道德伦理,在另外的方面又是相符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研究者们还不如西方研究学者,人家作为局外人,有时可能看的更透彻,更客观。当代中国政治与经济学的研究是非正常的、非独立的。也就是说学术研究不是纯粹的,而是有目的需要的、有利益驱动的。有许多所谓主流专家学者们,以研究为幌子,以专家为招牌,在背后纷纷掏取个人利益,很多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有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观点,只是国外拿来一些东西,照搬照抄,却不管这块土壤适不适合其生长。在对待历史人物上,比如在对待新中国的奠基者、建设者、党史上的重要创建者、民族史的独立英雄,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物,人们更多地是去非议他、否定他,对他的评价还不如西方学者。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现在都是历史当事人来评价历史或历史当事人,很大程度上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及偏见,这是不稀奇的。但应该谨记的是,必须要真实客观地记录历史,让后来人在百年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再来给一个评价。不然的话,众口烁金,一致性的评论与流言性记载会颠倒黑白,消逝了历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