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7/NUMPAGES7推免研究生申请跨专业的报考指南推免研究生可跨专业推荐推荐免试研究生可跨专业推荐全国统考的研究生可以跨专业报考,推荐免试生也可以跨专业保送。教育部近日下发文件,要求各高校对推免硕士研究生注意跨学科的推荐和接受,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2022年教育部适度扩大了推免生高校的范围,提高了部分高校的推免生比例,武汉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新增为具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院校。教育部表示,推荐免试工作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设研究生院的高校,在新增的比例中要着重考虑跨学科的推荐,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对教育学、历史学、医学这三个初试科目改革的试点学科门类中的学科、专业,尤其要注意跨学科生源的推荐和接收,做好与科目改革的协调配合。据了解,要想成为推荐免试研究生,学习成绩优秀是最基本的条件,一般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学生专业排名和综合素质排名要在前15%。其次要有突出的学术能力,本科阶段公开发表过科研文章、著作,或有科研成果,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有分量的调查报告,或在全国重大竞赛中获奖。其前提是本科就读院校具备免试生推荐资格。目前具有推免生资格的高校已达230所。目前,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师大等高校的2022年推荐免试生已经基本确定。据了解,这些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为跨专业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接收了36名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26所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入读专业分布在北外17个硕士专业。不仅有传统的热门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也有外国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其中跨专业推免生数名。据悉,教育部对年度推免生规模实行总量控制,一般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校按5%左右确定,其他高校一般按2%确定。考研跨专业考生暑期复习建议首先,从暑期初期开始一轮专业课复习隔行如隔山,专业基础本就薄弱,要与有四年专业背景的本专业考生竞争,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新东方在线考研建议跨专业考生要在暑期初期便开始专业课的复习。要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有较深的了解,就要反复阅读教材。建议大家翻看教材之前,先利用三到五份真题,综合观其重难点,然后对照参考书目录,区分全书的重点与非重点,提高看书效率。当然,非重点部分也要做到了解的层次。一般最新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指定教材都在九月份前后发布,考生可在百度搜索新东方在线查看原文及解析。在这之前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的参考书复习,按照惯例,招生单位的参考书目会保持三到五年的惯性,甚至多年不变。希望大家在暑期结束的时候,完成参考书目的第一轮复习,当然,如果参考书目过多的学科,可以完不成一轮复习,但要争取做到拿到一份真题可以完成其中60%的题目,不然后期压力会非常大。其次,注重信息情报的搜集考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场信息战。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第一,要编写院校考研动态、参考书目、历年真题等;第二,要编写所报考专业本科生的期末考试题目、课堂笔记、教师课件、课堂作业等,如果这些信息特别难以查找,也不会过分浪费时间于此,抓住参考书和真题即可。你找不到的信息或许他人也不是很容易就找到;第三,要充分了解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的情况,包括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历年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各专业分数线等等。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信息,才能正确的知道自己的备考,集中精力复习核心知识,不至于因为信息闭塞而走了弯路。再次,考研公共课复习不能丢尽管要在专业课中投入较多精力,但公共课的复习不能丢,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政治、英语还是考生的短板。新东方在线考研建议大家在暑期期间的日复习时间为12到14小时,其中投入在公共课上的时间不少于7小时,剩余时间可以用于专业课复习。复习时尽量按照听课看书练习记忆的步骤来进行,既有序又高效。最后,时刻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跨专业考研最容易半途而废。跨考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难免会产生急躁、不自信、孤独、甚至动摇心理,不少考生不能坚持到最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所有的信息、知识储备都需要自己来完成,但大家要明白,在奋斗的过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恰恰是我们自己,不仅暑期期间甚至整个考研过程,我们都要时刻为自己加油,告诉自己,坚持下去,考完研就是另一番人生。跨专业考研的三大流言流言一:跨专业最难的是专业课基础薄弱,不知道怎么复习。真相:应该说,跨专业最难的不是专业课基础薄弱,而是你明知薄弱,总难以找到高效的方式提高。在一些考研指导文章中,专业课的复习并没有那么难找到本专业的参考书目、真题,然后进行针对性有效复习。而最关键的针对性有效,恰恰就是拦在跨考学生和本校考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你此时还没完全找到你想要的专业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