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我国电信行业的改革历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建议摘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发达的国家的农业经济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时期,如何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关键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农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时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农村进行的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推动了城市和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然而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坚持农业为战略基础地位不动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趋势1.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到1984年,主要以调整国家经济政策,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为主线。对原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传统经济发展战略及与其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个阶段废除了公有制为主题的人民公社制度,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确定了农民的的市场主题地位,保障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979-1984年,农业出现了持续6年的超常规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76%,大大高于1952年至1978年间的27%的年均增长速度。1978年至1984年,农民人均货币纯收入年均递增近百分之十五。这两项都是建国以来增长最快的。农村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少部分人开始走向富裕。在这一阶段,农村经济改革首先由贫困的地区发起的,然后向全国推广,带动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92年初南方谈话,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乡镇企业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2.1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极大提高,而收购价格和统销价格却维持不变,政府的财政补贴负担迅速加重,1984年农业历史性大丰收导致了全国性的“卖粮难”,政府陷入买不起、存不下、调不出、卖不动的境地,从而倒逼改革流通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适应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需要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1985年开始国家决定加快流通体制改革步伐。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1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即我们熟知的对农产品流通实行“双规制”。对农产品实施“双规制”是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一方面通过市场调节的农副产品继续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实行合同定制和市场收购的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却未取得预期效果出现了产量下降。1.2.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壮举。80年代中期农业获得高速发展之后,在支持发展多种经营、多种经济形式的过程中,农民个体、联户办企业悄然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1984年乡镇企业数为607万个,从业人数达5208万人,总收入达1268亿元,到1988年末,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乡镇企业数年均增长52.8%,从业人数达9545万人,年均增长20.8%,总收入达4232亿元,年均增长58.4%。实践证明通过乡镇企业解决了我国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不可以替代的作用。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相结合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1.2.3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在努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对三大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国家制定一系列鼓励农村发展第二、三产业的政策之后,农村第二、三产业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势头。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农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到80年代中后期,农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1980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的份额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