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技巧语言文字运用:(13-17题,20分,力争14分以上)[约20分钟]【总原则】读题要细心,对所用的语言材料要逐字认真看,忌一目十行。尤其是对选对与选错的题干要求,一定要把握正确,不能大意。另外要充分调动已有的解题灵敏性和思索的兴奋点,保证在一定成就感的状态下完成。熟语部分熟语:看《高考一轮》上的词语辨析,重点是错题本、笔记本、《天天练》及模拟试卷中所整理出重点词语。【友情提醒】成语是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成语使用的主要合计角度:切忌望词生义、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注意使用时的重复等。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拓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褒贬失当。如:"由于目睹家乡农民生活困难,加上社会上各种腐败现象如雷贯耳,他的心中甚感迷惘与失望。'"如雷贯耳'是褒义词,只能形容名声大,不能形容腐败。语境不合。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坚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王润兴饭庄早已琵琶别抱,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琵琶别抱'专指旧时妇女改嫁。重复赘余。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至于马先生所担心的会让人贻笑大方更是无稽之谈。'"贻笑大方'表示内行的人笑话(一般用以表示谦虚)。前面不能再加"让人'。【小窍门】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3、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4.、注意语义重复。5、主要抓"合乎语境'。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合不合语境'。2语文语言表达与运用技巧语病:典型错题收集,已做过的试题等。【友情提醒】解答语病题很有技巧性,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断时,不要草木皆兵,要善于寻找敏感点,善于比较,高考病句题的病点一般都是很规范的。(2)要掌握合理的推断顺序:①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②逻辑思维推断法。可以找出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错误。(3)六种主要类型①成分残缺或赘余(a)介词结构(b)较长的修饰语(c)重复概念②搭配不当(a)由并列性短语引起;(b)动宾搭配的固定结构。如:"起到作用';"达到目的';(c)双面式的状况。如:"能否'"凹凸';(d)介词结构搭配不当。③语序不当(a)并列性短语的排列顺序;(b)复杂的定语和状语的内部排列;(c)分句间的前后位置;(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④结构混乱(a)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的混乱;(b)词语误用引起的混乱。如:《消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c)杂糅。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⑤不合逻辑(a)矛盾。如:《蔡文姬》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b)语意适反。(尤其注意双重否定、反问句);(c)概念范围不清。如: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⑥表意不明主要由结构层次划分不清、指代不明、词义不明确、省略不当引起。3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解题技巧仿句与变幻句式:仿句要注重分析被仿句的特点,结合要求表达;变幻句式要注意变幻陈述对象的重组类型、下定义类型(必须是长单句)、不同语气间的变幻等。【友情提醒】仿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它不仅涉及到语言连贯、简明、得体,句式和修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涉及到同学的模仿、创造能力。因此它既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又是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它既限制了思维方向,要求同学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积存中识别、筛选合理的信息,又要求仿照规格练字造句,既合语法又工修辞。要注意以下四点:(1)话题要统一话题即仿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显性话题式、隐性话题式。显性话题式,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隐性话题式,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写时依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2)句式要统一仿句一个特别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仿写时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3)修辞要统一仿句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