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2024山东省博兴县《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内部题库带答案(完整版)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周某与叶某结婚后,又与柳某办理了结婚登记,周某与柳某的婚姻()。A:可撤销B:无效C:效力待定D:有效答案:B2.()是民法私法属性最根本的体现。A:民事责任与民事行为B:权利与义务对等性C:主体的平等性D:等价有偿原则答案:C3.孟德斯鸠曾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像青年人一样勇敢。”这是一种典型的:A:心物平行论B:相对论C:诡辩论D:地理条件决定论答案:D4.我国民族分裂主义的共同点都是打着()旗号。A:民族独立B:民族自主C:地方民族主义D:民族主义答案:A5.甲将一辆拼装汽车出售给乙,乙违章驾驶该车将丙撞伤。丙的损害应由()。A:甲独自承担赔偿责任B:甲和乙承担按份赔偿责任C:乙独自承担赔偿责任D:甲和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答案:D6.下列关于财产继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B: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不享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C: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D: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答案:B7.在动物界,每种动物都是其他动物潜在的食物。当一种动物观察到另一种动物进入它的视野的时候,它要决定是“进攻”、“原地不动”还是“逃跑”。选择“进攻”可以使对方成为自己的食物。选择“原地不动”,可以静观时变,但也可能坐失进攻或逃跑的良机。选择“逃跑”是最为保险的策略,但如果对方不具有危险性,“逃跑”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对方是弱小的,选择“逃跑”,则会使自己失去获取食物的机会。A:如果是食肉动物的话,它可能成为对方的食物B:动物的行为选择是本能的,它是进化的结果C:动物的行为选择D:动物的每个行为“决定”关系到它的生存答案:D8.甲从乙处购买一批货物,向乙支付1万元定金,现乙拒绝履行合同,甲有权要求乙返还定金()。A:3万元B:1万元C:4万元D:2万元答案:D9.甲、乙二人同在山坡上放羊,乙的羊混入甲的羊群,甲不知,赶羊回家人圈。甲的行为属于()。A:授权行为B:获取不当得利C:无因管理D:拾得遗失物答案:B10.甲依照习俗给付乙10万元彩礼,后双方感情破裂,甲请求返还彩礼的主张,不能得到支持的情况是()。A:甲与乙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B:甲与乙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未共同生活,现双方已离婚C:甲给付彩礼后生活陷入严重困境,现双方已离婚D:甲的母亲患有重病需要医治,但乙不同意支付医药费答案:D11.张某晚上牵着狗散步,路过的顾某(3岁)贪玩,用小石头击打狗,致使狗挣脱绳索并咬伤顾某,当时顾某父亲正在给朋友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张某和顾某父子都要承担责任B:顾某有重大过失,应由顾某父亲负全部责任C:顾某父亲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应负全部责任D:张某应负全部责任答案:A12.贪腐一日不除,反腐一日不止。如果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那么零容忍便是贯穿这场远征的主线和基调。无论是从党心民心所向,还是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要求,抑或是从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看,“上无禁区、下无死角”的零容忍反腐常态都将________地继续下去。未来谁都不应________,再干那贪腐的蠢事,否则必将从短暂的迷梦中惊醒过来,悔之已晚。A:义无反顾心存幻想B:毫无悬念心存侥幸C:一如既往鬼迷心窍D:毫无疑义心存芥蒂答案:B13.下列行为中,张某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是()。A:身为某市人民警察的张某,在逮捕犯人时毁坏了李某饭店内的桌椅和餐具等B:朱某路过张某家时,被他家的狗严重咬伤C:刘某在使用从张某的超市中买到的电热毯时,发生火灾,引起背部烧伤,经检验,张某销售的电热毯有严重的质量问题D:张某经营的化工厂致使附近居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答案:A14.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俗语说“飞蛾投火,自取灭亡。”巴金在这里却赞美了飞蛾为追求光和热而死,一褒一贬,截然相反。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A:飞蛾扑火是昆虫的趋光性,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褒和贬都是多余的B:巴金的比喻有积极进取精神,是恰当的,俗话的比喻没有这种精神,是不恰当的C:这两种说法是对立的,因此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D:这是比喻的说法,比喻只要取其某种相似就能成立,因此这两种说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