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8走出“育儿袋”的庇护——大学毕业生寄居现象解析上海商学院姚朝华【文章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中国随着经济环境日益严峻,高校应届毕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依靠父母供养而迟迟没有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袋鼠族”队伍不断壮大。“袋鼠族”现象的出现并不断扩大有其背后深刻的多方因素,但这是一种典型的寄生生存方式,对社会、家庭未来的影响不容小觑,“袋鼠族”队伍不能也不该任其膨胀,这关乎一代青年的成长,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因此,要帮助“袋鼠族”自食其力、自立自强,走出“育儿袋”的庇护,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教育功能缺失袋鼠族2008年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动荡,金融危机正在肆虐全球,面对巨大的金融危机冲击,大批企业裁员,大量人员失业的趋势几成定局。因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焦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寄居父母家,逃回幼时的“育儿袋”,金融危机冲击下这一现象的快速蔓延值得我们深度关注。一、大学生寄居现象的产生及现状对于就业压力一直较为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特别是在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外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更加残酷的现实。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而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似乎已很难避免。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人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在面对巨大就业压力面前,大多数同学能够坦然处之,积极应对,努力争取每个可能就业的机会。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在遭遇求职困境以后,情绪消极,索性躲进父母家庭的“育儿袋”,寄居一隅,做起了“袋鼠族”,试图使自己暂时逃避就业路途中可能遭遇的冷遇和尴尬。“袋鼠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法国新闻类周刊《快报》的一篇文章中,它用来比喻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但以薪水少等理由仍依赖父母的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据报道,当时法国青年失业者中有80%依赖父母维持生计,于是文章作者就把那种在腹袋中吮奶,生长6个月至1年后才能独立的袋鼠的特点转到了不愿长大的年轻人身上。①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家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袋鼠族”,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统计,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家庭基本上就是老养小,大家戏谑地称他们为啃老一族。而且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袋鼠族”的队伍有继续扩大之势。近日出炉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MyCOS)“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495万大学毕业生中,有10.99万的大学生放弃了求职和求学,甘心当起“育儿袋”里的“袋鼠族”,寄居父母家里。而且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女生比男生少了1/3。“袋鼠族”中,还有15%的人毕业于“211工程”院校。②笔者经过调查和研究认为,“袋鼠族”的性质和成分构成是这样的:1、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又不肯转变就业观念,干脆转而啃老,占22%;2、“创业幻想型”的人,碰壁后不肯脚踏实地地做具体工作,也只能啃老,占11%;3、频繁跳槽、这山望着那山高,最终用人单位不愿意要、自己也不愿意再就业的,占20%;4、因懒惰而嫌工作累、时间紧和不适应而离职者,占16%;5、家庭条件优越,吃穿不愁,不愿意出去工作,甘愿寄居在父母家享受,占11%。二、大学生寄居现象成因分析什么原因使得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教育之后,成为大事不能做,小事、苦事不愿做,啃食父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而不知愧疚、不思振作的人?笔者在工作和调查中以为:导致“袋鼠族”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分为学生、家长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教育等外部客观因素等。(一)学生及家长自身观念偏差首先是观念上的误区,中国的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这让年轻人以为接受父母的支援是理所当然的。1、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心理目前,“袋鼠族”中绝大部分是最初的一代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关心孩子生理性健康,比如衣着是不是避寒保暖,膳食是不是营养可口,而忽略了孩子人格是否成熟等精神性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家庭责任观的培养。父母的溺爱导致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劳精神不强、依赖心理严重。尤其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加大,一些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对家庭有较大的依赖感,“等、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