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材料答题技巧历史材料答题技巧篇一: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历史材料解题技巧第一步看题目1、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划出来!!!)一定(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如“评价”(或影响),要注意一分为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如“归纳”,基本上就是分段概括材料的含义。注意标好点子。第二步是看材料1、带着问题,明确方向,提取有效信息。(在材料中把涉及到的与题目有关的信息勾画出来,组织答案的时候有可能要用到。)2、运用历史观点,联系史实,站在历史高度读懂材料。3、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尤其注意句号、分号、省略号。每一个句号、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往往就是一个得分点。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4、注意材料前提示语或引文出处。出处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由此给我们隐形提示。如2011年徐州市中考:31题材料一略——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1)据材料一,,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答案就在出处中“仁”。5、注意分值。一般1分即一个知识点,如3分肯定是三个知识点;2分是一个或两个知识点。看分答题。6、注意材料之间的联系。每一道材料题一般都有一个主题。找出了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如:改革类;民族团结类;科技文化类;国家统一;国家建设类;反侵略类、战争等等,每一主题有每一主题答题的套路。第三步三是规范答题(一定要认真审题)1、严防错别字。2、根据材料回答的题一定要结合材料((可能是材料中的主旨句,也可能是材料的关键词语、短语,或者截取材料的词语组成一句话。)答题要把材料提炼,言简意赅,避免整段抄袭。3、结合所学知识的,答题尽可能用教材文字和观点,史实准确,言简意赅;4、序号化:回答问题要注意按照问题的先后顺序,再按时间、空间顺序等依次作答,且标明序号。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这种问法,材料中的点子归纳完后,还要用教材中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看分答题。5、谈看法、启示、建议之类的题,一定要围绕主题谈。一定要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主旨弄清楚。这种题一般是1分或2分。如果是2分,至少要答2点。篇二: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能不能规范答题,能不能熟练解题的步骤,能不能掌握一套实际有效的解题技巧,是决定高考考生在历史材料解析题上成败的关键。对此,本人提以下几点看法,仅供参考。一、读——是解答的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如1995年“三大发明题”开头的《韩非子有度》载:“对回答第一问“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就至关重要。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