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春是一种绮丽的成长■电子科大政管学院张茜刚读完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4月26日,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就在全国公映了。这是赵薇导演的处女作,也是她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有“赵薇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这样的“重磅”新闻做铺垫,媒体和公众对赵薇摇身变成新晋“导演”已不怎么惊奇。他们只是好奇,这位曾经的“格格”,会为“青春”献上一部什么样的作品?不料,公映后的反应毁誉参半。看过小说原著的观众抱怨电影作品“改编得太无厘头!”而期待“青春爱情片”的观众在看了预告片之后就大呼失望,称“预告片色彩灰旧、剪辑凌厉、配乐凝重,和青春片完全不搭界。”有些看过电影后的观众很不爽地说:“怎么台词动不动就冒出格言警句?比如回答‘你爱我吗?’时,竟然说‘爱情就是一条河,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太做作啦!”我看过原著,也看过电影,不过,我没有任何抱怨。我不会把影视作品拿去跟原著比,因为改编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拿着原著的标准去评价改编后的作品——我品评的,是电影本身。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确没有“小清新”的感觉,因为导演在一开始就没想着把作品往这个方向塑造,她所要表现的,不是“清新”和“稚嫩”,而是“羽化”和“成长”。赵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的理想,不是想拍成一个纯粹的青春爱情故事,我想拍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遭遇什么样的事情,产生对我们性格、对爱情、对未来的种种影响和质变。”在我眼里,电影是闪光灯,而不是计时器。台词就是一种“闪光灯”,它让观众在离开影院时,还能感觉到有一闪一闪的“火花”在嘴边跳跃。“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还记得这句台词吗?电影中,陈孝正践踏了自我、爱情,如坦克碾过蚂蚁,最后才明白了自己曾付出的代价。他是时代的典型人物,就像余世存《失格》所说的:“我们大学培养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聪明圆滑世故老道,善于利用体制达到目的。”他信奉成功即幸福,却不知道,幸福才是最大的成功。当那敢爱敢恨、无所畏惧的郑微在多年后蜕变成职场的白领丽人,曾经的“玉面小飞龙”已然成长为了“职场杜拉拉”,然而,当带着悔意的林静和爱意的陈孝正同时回到她的生活里时,她既没有选择“青梅竹马”、给她安全感的“大哥哥”式的林静,也没有选择爱得死去活来的陈孝正,而是一种“过境千帆,求岁月静好”的心境,“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为什么不是林静!”很多观众提出这样的质疑。也许,不选择才是更成熟的表现。一般观众可能更希望主角必须要选择其中某一个,但在生活中,你怎么可能断定选择了其中一个人就代表了爱情的圆满?很多姑娘在爱情破灭之后迅速结婚,“无他,心死而已”,要的只是世俗的那点温暖。而电影中的郑微却学会了停下、学会了判断、学会了等待,所以她更成熟了,也变得比较理性了。这,是一个女孩的成长史。电影《致青春》中,那几个被青春洗礼过的人都成长了。朱小北、黎维娟、林静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长的路上,笑过的,哭过的;走过的,逢过的,等过的;认识的,陌路的;利害的,无关的;对得起的,对不起的……最后,等他们都长大了,才想起回头去缅怀曾经的青春。辛夷坞在小说结尾这么写道:“青春对于正在经历它的人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当你怀揣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回过头去看,一切才有了意义。”青春,一种绮丽的成长。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讲道:“爱从未有过得失,只是在你心中被拥有过。青春也从未有过生死,只是一种成长,告诉你,你是带着什么上路。”这不正是小说原作的主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