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2页学习领导的经济思想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十个基本原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事情,唯一的办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陈云同志的杰出贡献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科学地总结和概括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些原则和规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下列十大原理。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大事。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代,陈云同志就指出:“技术、经济、事务工作有其政治意义,政治工作也会带有技术、经济、事务性。”(《陈云文选》第1卷第256页)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更加强调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来抓。他说:“现在全国解放了,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了,如果还不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则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没有保障的”,“应该首先考虑国家的需要,也就是首先考虑如何加速国家经济建设的问题”。(同上,第2卷第183页)他把经济建设提高到关系人民的命运和政权性质的高度来认识,强调指出:关系全国人民经济生活的事是第一位的大事,一定要抓紧管好,“不看清楚这些,便不可能认识我们的责任”。(同上,第61页)1956年后,“左”的倾向开始抬头,以至蔓延成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我国社会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对此他十分着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由衷地高兴,并立即出来主持全国经济工作,对经济调整和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化建设要从国情和国力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这是陈云的一个基本观点。他有一句名言:“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况,不难决定政策。”“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同上,第3卷第46页)他强调:“人口多,要提高生活水平不容易;搞现代化用人少,就业难。我们只能在这种矛盾中搞四化。这个现实的情况,是制定建设蓝图的出发点。”(同上,第250页)当西方国家指摘中国穷的时候,他说,穷,这是应该承认的,要看到穷,底子薄,要把这一基本实际作为我们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与立足点。真正的问题是农民问题。陈云同志一再告诫我们,我国“真正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业问题是全国的大事”,“对于这样关系全国六亿多人民的大事,关系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是不能不关心的”。“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同上,第257、194、236页)因此,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必须坚持以农轻重为序,把农业放在第一位。“工业不能挤农业,城市不能挤农村,而要让农业,让农村”,任何时候“不能让农民喘不过气来”。(同上,第164、236页)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而且要留有余地。这是陈云同志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多年的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国力,主要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拥有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力要首先满足人民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并留下应付自然灾害和突然事故等的必要储备。余下部分,才能用于新的基本建设,扩大再生产。“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同上,第52页)他认为,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不好;但基建规模超过财力的可能,压下来就不那么容易,还会造成严重浪费。由此,他提出了建设规模和国力相适应的五大原则,即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略有节余;物资要合理分配,排队使用;人民购买力提高的程度要与能够供应的消费物资相适应;基建规模要考虑农业的约束力;基建规模和财力、物力间的平衡不仅要看当年,而且必须瞻前顾后。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陈云同志指出,综合平衡,就是按比例。他强调:国民经济应该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全面安排。综合平衡要从现有的经济水平出发,不能从发展的愿望出发,更要注意留有余地。他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时刻关注、研究农轻重的比例,工业内部基础设施与加工工业的比例,民用工业与军用工业的比例,大厂与小厂的比例,生产与消费的比例,以及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比例,既要研究那些已经形成的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更重要的是研究暴露出来的矛盾。他强调,好事要做,但要量力而行,许多好事是不能一下子办到的。这一基本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条最重要而又易为人们所忽视的基本经济规律,继承与丰富了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