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8页关于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8月下旬,区人大农经工委在常委会副主任葛久通的带领下,对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黄岩鹿通电镀厂、黄岩亚星电镀厂、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宇药业有限公司、黄岩污水处理厂、黄岩垃圾处理场,听取了区环保局、财政局、住建局、农业局、水利局、黄岩行政执法分局和区水环境整治办公室等单位的工作汇报,并开展座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我区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经过不懈努力,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稳步增加,环境保护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以建设省级生态区为依托,以打造宜居XX县区为目标,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一)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1、饮用水源保护。我区先后编制和出台了《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和利用中长期规划》、《长潭水库库区生态补偿实施办法》,《长潭水库保护和利用规划》大纲已通过专家评审,项目初稿也经两级部门讨论修改完成,目前等待评审。今年5月份,委托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对水库浮游生物以及库区上游农药化肥使用量进行调研,提出合理化的生物调控措施,为保护长潭水库的生态安全和饮用水水质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加强对库区农村环境的连片整治,对库区内畜禽养殖场加大整治力度。为保护饮用水源安全,有关部门开展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定期对长潭、秀岭、黄坦等水库进行水质监测,科学调整水库养殖结构,增加了有利于水质保护的鱼类放养。2、内河水环境治理。加强全区河道疏浚、河岸整治工作:“十二五”以来,全区共完成约147公里河道的疏浚清淤,完成投资约1500多万元,通过河道疏浚和河岸整治,全区河道的行洪能力和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扎实推进截污和污水处理工作:今年以来,我区已完成铺设截污主干管管线15.8公里,完成交通大厦区块、广电大楼区块、倒山河十五街坊区块的污水精细化截污工作;黄岩污水厂(江口)二期工程已开展前期工作,黄岩第二(院桥)污水处理厂(1.95万吨/日)土建已完成,设备安装已近尾声。(二)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我区制定了《2012年度xx区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明确了目标,分解了责任,上半年减排量自查削减率为:化学需氧量7.2%,氨氮3.9%,二氧化硫10.7%,氮氧化物0.58%,除氮氧化物未达到2012年减排工作目标外,其他均达标。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开展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基本完成了238家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治理;控制企业煤耗,降低热电硫份,提高脱硫效率,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继续开展5家重金属行业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了浙江黄岩树脂化工有限公司。(三)开展专项性、基础性、服务性工作开展各种环保专项行动,建立环保公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成立公安驻环保联络室,对违法行为实行严查重处。今年,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9起,行政处罚236万元,关停熔炼生产企业16家,打击取缔非法小冶炼、小电镀、小酸洗21家。对园区内8家电镀企业实施环保提升专项整治。根据市政府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编制《黄岩江口医化园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实施方案》和《黄岩江口医化园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技术报告》的讨论稿,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加快建设项目审批速度,强化环保“三同时”制度管理。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各类环境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四)深化省级生态区建设自从2003年我区正式部署“生态立区”战略,拉开生态区建设序幕以来,截至目前,我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区建设,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程建设。截止目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总投资6963万元。今年以来,制定了《xx区2012年度生态创建工作计划》,下发了《2012年度黄岩生态区建设工作任务书》,印发了《xx区创建模范城市重点工作》。同时,持续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社区)”、“美丽乡村”等行动。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诸多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全民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全社会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生态区建设还没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没有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争取到全社会积极、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如建筑工地打桩后产生的泥浆被随意倒入河道中,建筑工程中的粉尘、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