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2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2页蚕桑产业工作大会领导讲话同志们:去年月22日和今年7月9日,县政府分别召开了全县优化蚕桑产业布局会和秋蚕生产形势分析会,这两次会议基本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心,以实施“”工程(在32个蚕桑重点村建设核心桑园2万亩,年养蚕2万张)为抓手,扎实推进蚕桑重点村建设。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效果明显。为落实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抓好年乃至“十二五”期间蚕桑产业工作,我讲四点意见。一、看到年蚕桑产业成绩,坚定“十二五”期间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一)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年,蚕桑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产鲜蚕茧151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比上年77.5吨蚕茧增长95%。(二)养蚕农户有所增加。通过组织、引导、培训等措施,引导种桑户发展养蚕生产,春、秋两季养蚕总户数达到1854户,比上年1530户增加324户,增长21%。(三)产业基础得到巩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核心桑园得到巩固。31个蚕桑重点村调拨优质嫁接桑苗480万株,通过新建、补植、改造等方式推进核心桑园建设,桑园质量和规模得到进一步提高。对重点村桑园进行核查,15731亩核心桑园基本兑现了退耕还林补贴。二是蚕桑重点村得到巩固。通过实施“3222”工程,32个重点村除1个村淘汰外,其余重点村的桑园、蚕茧产量均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有7个村的桑园面积达到600亩、年产茧达到5吨以上。三是养蚕设施不断完善。组织220个养蚕户新建(改造)养蚕专用房7100平方米,并配套了相应的蚕具及设备,改善了养殖条件,提高了蚕茧质量。六郎乡罗坡垭村组织种桑户建设养蚕专用房18间430平方米,解决了消毒防病不彻底、采桑叶费工费时、桑园管理不方便等难题,今年全村发放蚕种145张、产蚕茧5062公斤、平均售价达到31.2元/公斤,全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四是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全年发放蚕种5000张,产茧151吨。发种张数比去年减少了76张,但产茧量增加73.5吨,平均单产由去年的11公斤提高到30.4公斤,实现养茧收入460万元,基本达到了干部满意、群众放心。(四)蚕茧销售价格看好。金融危机后,全球茧丝绸行业稳步回升,蚕茧价格进入快速上涨周期。中国茧丝绸交易网月17日现货交易的生丝价格每吨接近40万元,比年金融危机时每吨13.6万元上涨了290%;干蚕茧报价达到每吨11.5万元,比低谷时的3.6万元也涨了319%;鲜茧收购价由最低的14元/公斤上涨到31元/公斤,上涨222%。今年,我县蚕茧实际平均收购价达到30.40元/公斤,比县政府出台收购价29元/公斤高1.4元,比去年平均售价20.8元/公斤上涨9.6元。蚕农收入户平养蚕收入达2500元以上,比去年1300元增加1200元。蚕桑是一项长远产业、朝阳产业、生态产业,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坚持发展。各蚕桑重点乡镇、重点村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二、正确认识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有难度、有应付。蚕桑产业面临困难较多。蚕桑目前是全县“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中基础最弱、发展难度最大、干部群众付出最多、产业规模最小的产业,普遍存在着上热下冷、中间不得力的现象。但从长远看,发展蚕桑产业符合国家政策,有利于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有利于中部地区蚕桑主产区建设,有利于避灾减灾,并且桑树全身是宝,桑叶、桑根、桑椹均可入药。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坚持发展。但是,蚕桑产业中存在应付因素。目前,有少数乡镇分管领导没有深入研究蚕桑工作,桑园按调苗量报面积,养蚕按领蚕种量报张数,理不清工作思路,说不出工作亮点,落不实工作措施,不思进取,被动应付。部分农户对蚕桑生产被动接受,只种不管、只栽不养。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二)桑园建设水平低。目前,31个蚕桑重点村有15731亩桑园,按核心桑园每亩养1张蚕计算可达到1.5万张,年仅养蚕5000张,不到1/3。主要原因是桑园没建好、没管好,养蚕缺桑叶。一方面说明对种桑户没有组织、引导到位,放任自流;另一方面证明桑园管理不规范,要么没修剪,要么从兜砍,都没有按技术要求养树留拳成形,甚至有部分桑园因缺苗或砍伐过低导致退耕还林检查不合格。(三)养蚕设施不够配套。从年开始,县政府连续出台了养蚕房新建和改造补贴政策,—年共兑现了养蚕专用房新建资金48.5万元,新建蚕房仅20间、改造蚕房553间;年又新建蚕房33间1500平方米,改造蚕房187间5600平方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养蚕户养蚕设施简陋,人蚕混居。农户对蚕桑生产投入不足,县政府补贴建设蚕房效果不理想。(四)技术服务不到位。我县是蚕桑X